浅谈瑞安交通运输系统与产业经济的协调优化
本文关键词:浅谈瑞安交通运输系统与产业经济的协调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 浅谈瑞安交通运输系统与产业经济的协调优化
RAFFIC
& TRANSPORTATION
运 输 经 济
浅谈瑞安交通运输系统与产业经济的协调优化
□ 池祥伟 1,栗? 欢 2,刘? 旷 2 (1. 瑞安市公路运输管理所,瑞安 325200; 2. 上海理工大学 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上海
20
0093)
摘? 要:为贯彻落实地方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探索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
展战略,以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关系的探究为切入点,基于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社会经济与 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轴线布局和协调优化举措,为适应产业经济发展 要求的、高效率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战略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交通运输;产业经济;协调优化;浙江瑞安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400(2010)07-0131-03
Elementary Discussion on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ndustrial Economy of Rui'an
(1. Rui'an City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dministration, Rui'an 325200, China; 2. Regional Planning and Transports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CHI Xiang-wei1, LI Huan2, LIU Kuang2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local and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nsistency and synchronized, and explor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i'a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lations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s, Rui'an made the axis of a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ed layout and coordination of initiative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y, efficient moder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rategy lay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 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economy;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Rui'an, Zhejiang 机制灵活,是全国经济市场化、民营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之一,并已形成了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 精细化工及纺织服装六大支柱产业,大批名优产品在国 内外享有盛誉。 2.1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密集型产业 求,转型时期的产业调整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2.2 产业布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瑞安市经济地域空间急剧 分异为东、中、西三大片区。东部片区是主城区,沿 104 国道形成的城镇连绵带是产业经济的核心地区;中部以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池祥伟 (1982-),男,浙江瑞安人,瑞安市公路管理 所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 综合交通、交通土建。
and industrial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1
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地方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致性和同
步性,瑞安正在探索正确科学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意 在打造科学、合理、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为社会 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如何保证综合交通发展战 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略能够适应处于调整转型阶段的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 为辅。 “两头在外”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大量密集的交通需
2
瑞安产业发展现状
瑞安经济是典型的民本经济,区域特色明显,市场
轻工业为主, 各乡镇发展不均衡, 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地区; 西部是生态保育区,经济发展缓慢。 制造业地域分布基本上形成了沿甬台温高速、104 国
2010.7
131
RAFFIC
& TRANSPORTATION
道为主干线,依托沿海平原呈区块状分布态势。东部沿 海以南北向通道为轴线的产业密集带是本区域最主要的 产业发展轴,而远离此发展轴的西部地区则因为交通不 便,成为贫困地区。 域的中心, 市域空间划分为“东部、 中部、 西部”三大片区。 瑞安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关系呈现明显的区 域性特征: 东部片区为滞后型, 中部片区基本达到同步型, 西部片区为同步型。 3.2.1 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影响生产力布局 完整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促进自然资源高效 开发利用,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基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力制约明显,需要通过积 极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以促进东西互补、南北均衡 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3.2.2 交通运输系统的转型正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初推动力之一,促进 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带动发展中地区的产业结 构的升级。瑞安交通运输系统的梳理和转型正在促进产 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过程缓慢,步伐不大,交通运 3.2.3 交通运输的发展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主要 原因之一。交通运输的发展将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实现空间发展的公平性。瑞安三大片区经济 状况相差悬殊,交通可达性差成为中、西片区发展的极 大障碍。等级公路无法连贯成网,制约着交通运输对上 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运 输 经 济
3
3.1
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关系探究
交通运输布局与产业经济的一般关系
交通运输系统是产业经济布局形成的基础要素之一。 本保障。瑞安在经济发达的东部片区,交通运输滞后于 在其他经济发展要素相当的情况下,一个地区对外交通 运输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它与其他地域进行物质和人员交 流的便利程度,对产业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1.1 产业布局决定交通运输系统特性 一个现代化的区域经济系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时 具备三大要素:一是“节点” ,即依托各级各类城镇形成 的产业聚集园区;二是“域面” ,即节点的吸引范围或经 济腹地;三是“网络” ,即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和劳 就是强化并延伸已有的点轴系统,提高节点与域面之间 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使“点” 、 “轴” 、 “面”组 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区域得到有效的开发,经济向 一体化方向发展。 3.1.2 以交通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 交通运输系统在区域空间上的展开, 也是由“点” (港 口、站场、交通运输枢纽等) 、 “线” (道路、铁路、航道 等)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区域内不同位置因距 离交通网中的点或线的远近不同而具有各异的交通条件。 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及运能直接影响着对交通依赖性较 强的产业部门或企业在区域中的布局,即产业布局。
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体系。区域经济网络式开发, 输的引导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
瑞安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
位于泛长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连接地带的瑞安
市,同时处于海西经济区和温台经济区之间,其经济区 位优势明显。 4.1 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对接新近出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增强瑞安南 向辐射能力,为瑞安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处于工业 化中后期阶段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由经济高速增长 阶段向稳定增长阶段转换,实力雄厚的长三角为瑞安未 来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保障。作为温州大都 市区南翼中心,且是温州市区与温州南部各县的必经之 地的瑞安,对闽北地区有较强的集聚能力。 《浙江省城镇
图1
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
体系规划(2008—2020) 》中将瑞安升级为大城市,为瑞 安的未来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城市构架东扩 4.2 4.2.1 产业发展趋势 进入产业竞争力提升期 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 着力推进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 等支柱产业,以及针织、制鞋、眼镜等特色产业集群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于发达的交通体系,企业 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网络的建立,不 仅有利于重点地区的开发和培育新的重点地区,而且以 交通区位调整引导产业功能区发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3.2 交通运输对瑞安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温州大都市区南翼副中心的瑞安市是飞云江流
间通过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拉开,城市中心必将东移。
132
2010.7
RAFFIC
高新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 展现代服务业与海洋经济,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2.2 进入民营经济再造期 着眼于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 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国际 化经营,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 实现“民外合壁” 、 互促共进。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 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向长江三角洲、向浙江转移,使温 州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分工与合作,接受国内外的产 业转移。受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的带动作用,台商投资 重点地域实现了由珠三角向长三角的转移,对温州的投 资在产业层次上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到资金、技术密 集型的提升。温州政府大力推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 举措,如开展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产业带及文化旅 游五大领域的“对接行动” 。位于温州市区与福建必经之 地的瑞安,在经济和交通的区位上具有先天优势。 从温州的形势看,瑞安已纳入正在实施的大都市区 发展战略的规划范围,为瑞安城市在更高层次和新的平 台上发展创造了条件;温州打造“国际性轻工城” ,有利 于提升产业层次、打响区域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前 所未有的机遇。从瑞安市的情况看,在国内外产业转移 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在交通、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逐步 完善的情况下,国内外众多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来瑞安 投资办厂,打拼在外的瑞安籍企业家回乡创业的热情高 涨,掀起了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实业浪潮。 瑞安市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关键 时期,结合浙江省提出打造“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和温 州市提出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战略目标,积极融入 因势利导,加快推动民营企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升 和改造瑞安传统产业。未来逐步将产业结构升级为以资 串点、以点带面”的辐射与扩散作用,促进整个区域经 济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井”字型发展轴和“众星 拱月”的空间发展格局。
& TRANSPORTATION
运 输 经 济
6
交通与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举措
目前瑞安的产业集群尚处于企业聚集为主的初级阶
段,想要促进瑞安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就要大力推进 产业“三集中” :即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工业项目 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 依据瑞安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发展趋势,今后要 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链,就必须以交通运输的建设发展 引导产业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使生产企业与供应、 销售、服务等机构之间结成网络,真正形成集群的竞争 优势,进而提升瑞安的经济竞争力。 6.1 提高可达性,提升区位优势 交通干线的建设和运营对沿线地区最重要的影响是 提高沿线各个片区、城镇的可达性。实践证明,具有良 好区位条件的区域或地点往往能够凭借区位优势条件得 到优先快速发展。甬台温高速复线、滨海大道的建设将 有利于促进沿海产业带的发展,改善该区域的区位条件。 6.2 带动流通业发展,促进交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现代经济中,以商贸、信息交流、资金融通等为主 要内容的流通业正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 输线路的开通必然会促进各种专业市场的形成,以及以 重要车站为中心的区域性强大商品流通中心的形成,在 一定程度上为流通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6.3 打造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主轴,形成交通经济带 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最有说服力 交通干线的建成,以及干线为中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 完善,使沿线地区的可达性提高,投资环境得到根本改
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主动接轨温州大园区规划, 的典型体现就是在交通干线两侧形成交通经济带。重要
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辅。 善,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向沿线集聚创造了良好的条 根据瑞安在区位、交通、现有技术基础、人力资源, 件,从而使交通干线成为沿线地区发展基础链条。 以及水、土、矿产、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并考虑到 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东 部平原都市型产业区、中部丘陵特色产业区、西部山地 生态产业区和海洋海岛新兴产业区四大产业区。
7
结语
社会经济系统是综合运输系统赖以存在的大环境,
两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交通运输发 展战略是对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建设长远性和全局性 的谋划,因此,必须对大环境进行研究,对产业经济现 临的机遇和挑战。由此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产业经 济,乃至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
5 基于产业布局规划的瑞安交通运输系统轴线布局
采用“点轴”系统发展模式是最佳的空间结构形式。不 但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还可以较好地 实现产业布局与线状基础设施间的空间结合。为实现 “点 轴”发展的空间结构形式,未来需要通过两条交通主轴 及两条辅轴连接一个主中心和两个次中心,起到“以线
从瑞安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 状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充分了解交通运输系统面
参考文献:
[1] 张 云,丁海鹰 .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 [J].
2010.7
133
RAFFIC
& TRANSPORTATION
交 通 安 全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影响交通安全因素的研究
□ 徐华兵,张卫华,杨? 伟 ( 合肥工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与乡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其中,城乡交通的地位也
越来越重要,即交通一体化发展则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环境进行 了简要的描述,并进一步对交通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城乡结合部公路的弯道设计及交通安全观念是城 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交通安全隐患之所在。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即合理的弯道半径设计、宽度 设计和交通安全教育。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结合部; “混沌状态” ;交通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400(2010)07-0134-03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bout Influencing Traffic Safety During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rgration Process in China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links between cities and towns become more frequent. Among The urban-rural traffic environment has been briefly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and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from the finally, the design and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for the curve proposed in the article by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Keywor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ban fringe; "Chaotic state"; Road safety education them, transportation is a critical factor, namely, the traffic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XU Hua-bing, ZHANG Wei-hua,YANG Wei
analysis of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road safety risks mainly lie in urban-rural highway curve design and safety conceptions ,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空间及产业布局
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表明国家将加 大对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 全面进步。其中,城乡交通是关键的因素,即交通一体 化则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机动车 数量的剧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交通安全也受到严重 威胁 [1]。因此,需要对影响新环境下的交通安全问题进
急剧变化,城乡间交通联系也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央关
收稿日期:2010-04-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1036) ;安徽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090414162) 作者简介:徐华兵(1985-) ,男,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合肥 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 区域交通规划。 长安大学学报,2004(9): 43-47. [2] 马承斌 . 现代交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J] . 研究探索, 2001(10): 14-15. [3] 范炳全 , 何胜学,等 . 交通运输网络模型 [M] // 朱高锋,张 宁 .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探讨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行分析研究。
1
1.1
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公路环境分析
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公路环境 这里所述的公路交通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
2009: 356-364.
[4] 王庆云 .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 [M] . 北京:中国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6. [5] 彭荣胜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 (D) . 河南大学,2007.
134
2010.7
本文关键词:浅谈瑞安交通运输系统与产业经济的协调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6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