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及系统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6:04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及系统仿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 内外部动力 产业发展因素 系统动力学仿真
【摘要】:作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复合产品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经历近十年的自主研发,代表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应用的较高水平。但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产业变革、政策调整的节点,影响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因素尚未明确,并且未能定量化地提出适合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策略组合。本文经由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后,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碳纤维产业存在长期的寡头垄断局面,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投资规模、生产规模和就业规模不断增加,产业规模经济有所加强,整体销售利润水平有所改善。但产业发展正面临困境,出现技术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市场培育等方面问题。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等要素相互耦合、共同作用。从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看,为增加碳纤维产业的效益概率,要保证对产业的正刺激大于负刺激。从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看,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竞争力。灰类敏感度系数的评价指标客观权重极大熵配置模型(G-ME模型)研究产业动力因素,市场订单量、企业产能、申请专利数量等要素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其次,利用极大熵约束定量求解主要动力因素的权重,从市场培育、政策支持、技术突破、资源优势等方面设计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组合。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及检验。结果表明,专利申请数量提升带来的研发技术的提高、产业资源优势、研发团队能力、产业内部协调发展程度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较为敏感。其次,依据定量构造的组合策略情景,相较于等权重及其他参照的策略组合,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以此验证了G-ME模型差异化权重策略组合的有效性。
【关键词】:江苏省碳纤维产业 内外部动力 产业发展因素 系统动力学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研究12
- 1.2.2 产业发展动力因素研究12-13
- 1.2.3 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13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13-14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5
- 1.3.1 研究方法14
- 1.3.2 技术路线14-15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5-17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主要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17-27
- 2.1 碳纤维产业发展概述17-19
- 2.1.1 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17-18
- 2.1.2 国外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18-19
- 2.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SCP范式研究19-25
- 2.2.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19-23
- 2.2.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23
- 2.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绩效分析23-25
- 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研究27-37
- 3.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27-30
- 3.1.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的确定27-28
- 3.1.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间的耦合28-30
- 3.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研究30-34
- 3.2.1 控制系统的一般稳定性理论30
- 3.2.2 基于控制理论的产业效益增长概率方程30-34
- 3.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外部动力措施34
- 3.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34-36
- 3.3.1 垄断竞争市场的技术创新理论34-35
- 3.3.2 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型35-36
- 3.3.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基于G-ME模型的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因素研究37-50
- 4.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因素的确定37-38
- 4.2 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的灰类敏感度模型构建38-44
- 4.2.1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38-39
- 4.2.2 基于特征序列灰关联度的评估对象聚类过程39-40
- 4.2.3 灰类敏感度系数的构建40
- 4.2.4 基于灰类敏感度系数的客观权重极大熵配置模型构建40-44
- 4.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因素的模型分析44-48
- 4.3.1 产业内部的灰色关联聚类44-46
- 4.3.2 产业发展因素的灰类敏感度系数计算46-47
- 4.3.3 产业发展因素的权重求解47-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第五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50-61
- 5.1 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50-52
- 5.1.1 仿真方法的选择50
- 5.1.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50-51
- 5.1.3 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步骤51-52
- 5.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仿真模型框架52-54
- 5.2.1 建模目的和假设52
- 5.2.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52-53
- 5.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流程53-54
- 5.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子系统划分54-58
- 5.3.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子系统55
- 5.3.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带动子系统55-56
- 5.3.3 江苏省碳纤维市场竞争力子系统56-57
- 5.3.4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57-58
- 5.4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动力学模型构建58-60
- 5.4.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模型方程和参数的确定58-59
- 5.4.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59-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及策略选择61-80
- 6.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61-62
- 6.1.1 结构一致性检验61
- 6.1.2 行为一致性检验61-62
- 6.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62-73
- 6.2.1 技术研发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62-64
- 6.2.2 产业资源优势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64-67
- 6.2.3 政策扶持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67-70
- 6.2.4 市场需求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70-73
- 6.3 全局策略组合对产业仿真场景的检验73-79
- 6.3.1 全局策略组合参照情景73-74
- 6.3.2 全局策略组合对比情景74-79
- 6.3.3 全局策略组合检验结果分析与选择79
- 6.4 本章小结79-8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0-82
- 7.1 结论80
- 7.2 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5
- 致谢85-8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6-87
- 附录87-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益锋;;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新形势[J];新材料产业;2014年03期
2 张涛;洪文学;;基于模糊度的计算几何分类器权重分配[J];控制与决策;2013年04期
3 林刚;申屠年;;对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反思[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2年04期
4 周荣喜;范福云;何大义;邱菀华;;多属性群决策中基于数据稳定性与主观偏好的综合熵权法[J];控制与决策;2012年08期
5 刘培德;王娅姿;;一种属性权重未知的区间概率风险型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2年02期
6 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8期
7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8 高晓红;朱振宇;;基于动力模型的宁波物流业服务创新动力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年04期
9 吴传荣;曾德明;陈英武;;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10 赵玉林;李文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仿真模拟实验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12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6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