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农业大学》 2014年
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
王振华
【摘要】: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作用举足轻重。自2002年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名义GDP年均增幅达到17.5%,远远高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速。学者们从要素积累和生产效率提升两个角度对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尝试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对中国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行解释,提出的科学问题是中国县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即结构红利)有多大?不同县域间的结构红利差异由哪些因素决定?进一步的思考是,结构红利的持续释放需要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做保障,目前中国县域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性不强等劣势逐步显现,学者们提出应以城镇化发展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由此,本研究提出的另外一个科学问题是城镇化的发展能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理论上看,本研究将为产业结构理论、尤其是结构红利的相关研究提供来自县域经济中的证据。从实践上讲,本研究将为政府挖掘结构红利、充分利用结构转型的溢出效应、以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共分为八章,核心章节为第三章至第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部分: (一)理论分析。分定性分析及数理分析两部分展开。首先从分工的角度分析经济系统内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剖析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其次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界定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构红利),并分析了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再次,讨论了产业结构升级及结构红利的空间效应。最后在数理分析部分,建立了一个包含城乡两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将上述问题抽象化。 (二)经验分析。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县域产业结构间的空间相关关系检验,并验证城镇化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次,对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资本要素结构红利与劳动要素结构红利,进一步检验其空间相关关系。最终,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县域间的结构红利差异,并验证了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 第一,城镇化的发展会显著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对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在Black、Henderson(1999)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城乡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从数理上证明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作用。在经验分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误差模型估计发现城镇化率提高1%,东、中、西部县域非农产业比重会分别增加0.12%、0.24%、0.21%。本文通过剖析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发现,由城镇化发展所带动的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原因。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可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各县域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到各自不同的稳态水平,随着资本禀赋的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交流等,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升级,最终升级到同一稳态结构。西部县域政府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东、中部县域政府起到了负面作用。 第二,中国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政府行为、要素禀赋等因素对结构红利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ranslog生产函数估计要素产出弹性,进而测度出县域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研究发现结构红利占县域GDP总值的4.44%,对县域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4.35%,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大于整体国民经济中的结构红利。进一步的分解分析发现县域经济中资本要素结构红利大于劳动要素结构红利,而不同类型县域间的结构红利差异明显。通过构建空间误差计量模型对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发现政府行为对结构红利有负作用,劳均资本、劳均土地等变量对结构红利也有显著影响。 第三,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及结构红利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这种空间相关关系体现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采用Moran's I指数对县域产业结构及结构红利进行空间相关检验,发现在大部分时点及空间内,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引起这种空间相关性的原因是要素、技术、市场需求等在邻近县域间的交流。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为: (1)研究对象上的创新。本文将问题的分析放在县域这一框架内,强调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并测度了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对结构红利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整体,可得的文献中未见测度县域结构红利的研究。 (2)理论模型及方法应用上的创新。一是理论模型上的创新。本文对Black、 Henderson(1999)的模型进行了发展,构建了一个城乡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成功刻画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证明了以城镇化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性。在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定性角度展开,并未给出系统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的理论模型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有一定的创新。二是采用了新的方法测度结构红利,弥补了偏离份额法的不足。 (3)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本文在县域产业升级的众多影响因素中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切入,讨论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行了验证。同时本文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出发,验证了县域间的产业结构及结构红利的空间相关现象。空间相关性被很多学者提起,但是在产业结构研究领域,尤其是结构红利的空间溢出效应问题并未引起学者注意,本文从该视角切入,发现县域结构红利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7;F121.3;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2 谢伏瞻,李培育,仝允桓;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1990年04期
3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5 周昌林;魏建良;;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6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7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9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10 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鼎良;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法初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杨萍,杨国涛;西方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与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杨军,张立平;浅析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技术革新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7 杨乙丹;樊志民;王庆锋;;我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周期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8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9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徐占春;代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建设与沿桥经济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黄少安;刘明宇;;农地产权不明晰、物权保护与经济绩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罗德刚;;省直管县的成功范例——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J];长白学刊;2007年03期
3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4 陆长平;对新古典经济学技术选择“悖论”的理论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5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宁登,蒋亮;转型时期的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7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J];城市问题;2008年12期
8 宁登;谈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论二元城镇化战略实施[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1期
9 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10 许建国;论地方财政制度创新[J];财政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 毛寿龙 □本报特约撰稿 虞立琪;[N];南方周末;2004年
2 国家信息中心 刘学良;[N];上海证券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常黎;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关慧;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芳;市县关系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军超;我国市管县体制的反思及变革途径选择[D];河南大学;2006年
3 霍红;吉林省扩权强县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易玉珏;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陈弘;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模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娟;扩权强县背景下的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繁君;市管县(市)行政体制剖析与改革设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斌;关于省直管县体制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向政枝;我国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计委召开地区产业结构研讨会[J];宏观经济管理;1988年01期
2 周志祥;论农村科技开发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8年02期
3 ;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年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动情况[J];浙江经济;1988年06期
4 辛经乂;;论新疆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5 张帆;;《新兴产业发展预测与广州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通过鉴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12期
6 陆三育;;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其宏观调整思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陈建国;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唐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金建;;论当代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和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王建林;邓小军;;洛扎县农业生态系统存在问题与改善途径[J];西藏农业科技;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谧;[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丰文;[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许红洲;[N];经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馨;[N];南京日报;2009年
5 陈强 王景飞 萧日照;[N];中国工业报;2003年
6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N];中国特产报;2000年
7 池艳秋 王双 本报记者 刘永安;[N];辽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N];宁波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尹滨 梁希东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N];德州日报;2010年
10 ;[N];山西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军;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刘丰;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周晓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6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