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亳州养生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药都”亳州养生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
【摘要】:亳州市中药养生文化的对外传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宣传与推介"养生亳州"的内容匮乏、形式单薄;传播媒介缺失及养生品牌创新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如形成"药都"特色的中药养生文化资料体系、注重中药养生产业链培养与养生品牌的创新、拓宽"养生亳州"多途径、立体化宣传推广渠道以及构建亳州养生文化翻译资源库等。
【作者单位】: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关键词】: 亳州 养生文化 传播 问题 对策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药都亳州道家养生文化翻译研究”(sk2014A320)和“中文旅游资料英译与地方文化推广互动研究——以亳州市为例”(sk2015A7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R2-03;G206
【正文快照】: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自商汤建都至今已有3700年历史。学术界有人认为天下道源在亳州[1]P26,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P3和庄子的清静、无为等思想为亳州的养生文化奠定了丰厚的哲学基础;亳州也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他依据中医学用虎、鹿、猿、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养生文化透视[J];现代商业;2013年28期
2 ;史前养生文化的传说[J];养生大世界;2005年03期
3 于江;先秦时期的养生文化[J];养生大世界;2005年04期
4 ;中国养生文化之初[J];东方养生;2007年07期
5 李深;;愿全人类共享养生文化的福祉[J];养生大世界;2008年01期
6 朱高山;;中国(广东)第三届科学养生大会胜利召开[J];现代养生;2010年08期
7 夏军杰;;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J];现代养生;2011年18期
8 秦文军;;盛行养生文化的长寿乡——莱州[J];健身科学;2012年11期
9 高明;邱保国:养生文化与文化养生[J];中州今古;2004年04期
10 宗合;;中国养生文化的起源[J];财富智慧;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祖亮;;从石刻看广西永福福寿养生文化[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楠;;福建古代岁时养生文化[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文贵;刘占文;;儒、道、释养生文化比较[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文贵;刘占文;;论《周易》养生文化的时代价值[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余振东;;岐黄养生文化的内涵与健身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彦彦;萧振禹;原野;;彭祖长寿养生文化论[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祝新民;;中华养生文化与和谐社会[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史正刚;刘珊珊;林雪;;陇右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原焘;;序一[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程志立;张天佐;燕强;贾师敬;张其成;;北京中医群体养生文化调研分析与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创伟 茆雷磊;台湾推出“养生文化村”地产概念[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袁跃兴;养生文化的传播问题[N];北京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蒋增科;咸阳:积淀深厚的养生文化[N];咸阳日报;2009年
4 陈颖;长庚养生文化村打造“银发族”快乐家园[N];中国企业报;2010年
5 钱玺勇;延寿全力打造养生文化品牌[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广云;“阿胶养生文化游”有望成为我省旅游新名片[N];联合日报;2012年
7 山西省平遥县副县长 王东光;弘扬养生文化 探索产业新路[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8 湖南中医药大学 陈洪 何清湖;后世养生文化的源头活水[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柳娜;探索养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路[N];平凉日报;2013年
10 杨广生;中国传统医药养生文化座谈会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方园;太白山远门水乡中华文化养生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袁丽娜;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志飞;汉语谚语中的养生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付岩;基于养生文化的广东省罗浮山休闲庄园规划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闫文凯;当代养生文化的运行机制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春娟;养生文化对当今造园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俊;基于养生文化的现代养生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8 曹雪;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玛莎;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学生《中国养生文化》课程设计[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冯斐;崆峒山养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2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67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