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旅游导向下的环莫干山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19 21:00

  本文关键词:旅游导向下的环莫干山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导向 乡村人居环境 环莫干山 乡村规划 乡村意象


【摘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蓬勃了数十载之后,轰轰烈烈的乡建运动席卷而来。但目前中国大量的乡村规划设计,一方面过于注重“面子工程”而背离了乡村建设的本质;另一方面脱离了地方的经济产业发展而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脱节。对于现阶段乡村人居环境营建而言,如何在产业调整的背景下,构建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空间形态“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促使人力、物力、财力的良性回流,从而提高乡村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寻求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复苏与发展。本文以乡村旅游为视角,选取了环莫干山乡村建设示范带规划设计为实证研究对象,尝试探索新时期乡村人居环境的营建策略。基于对乡村旅游及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理论的梳理,明确了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营建需注重乡村意象的恢复与再造。结合乡村实践案例的研究,归纳得出乡村营建要整合“人、文、地、景、产”五大向度的内容,扩展传统乡村营建的边界。通过对环莫干山沿线乡村的解读与分析,归纳出其现状优势与问题。并针对现状问题,从整体规划、村庄规划、物质要素设计三个层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营建策略研究。首先,在整体规划层面,在延续莫干山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山水、田园、人居共融的、从单一到丰富的空间格局。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劳岭村的规划设计中,针对其村庄特征,打通村庄脉络、分系统优化与调整,并通过分节点小规模渐进式的环境改造与地景更新,以“针灸”的手法实现乡村复合系统的整体激活。随后分析与归纳了乡村人居物质要素和自然物质要素的控制原则与设计策略,以达到“大协调,小丰富”的乡村面貌。最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旅游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进行总结和提升。本研究是旅游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的一次积极的尝试,力图归纳提炼出具有相对普适意义的策略与方法。虽然总结可能是片段的、局限的,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乡村营建过程中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考量,“以小见大”地引发对乡村营建方法的思考与提升,也希望能为今后的乡村规划实践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旅游导向 乡村人居环境 环莫干山 乡村规划 乡村意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22
  • 1.1 释题和语境15-17
  • 1.1.1 释题15-16
  • 1.1.2 语境16-17
  • 1.2 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17-18
  • 1.2.1 研究对象17
  • 1.2.2 相关概念界定17-18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8-19
  • 1.3.1 研究目的18-19
  • 1.3.2 研究意义19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1.4.1 研究思路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论文研究的框架20-22
  • 第2章 乡村旅游和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启示22-36
  • 2.1 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22-26
  • 2.1.1 乡村旅游概念研究22-23
  • 2.1.2 乡村旅游分类研究23
  • 2.1.3 “乡村性”与“乡村意象”的研究23-24
  • 2.1.4 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24-25
  • 2.1.5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25-26
  • 2.2 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相关理论研究26-30
  • 2.2.1 乡村人居环境的概念认知27
  • 2.2.2 乡村人居环境的构架认知27-29
  • 2.2.3 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的基本属性29
  • 2.2.4 旅游导向下乡村人居环境现存问题29-30
  • 2.3 乡村实践案例研究与启示30-34
  • 2.3.1 宜兰地区营造实践30-32
  • 2.3.2 台东池上乡活化实践32-33
  • 2.3.3 乡村实践案例的启示与总结33-34
  • 2.4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实证研究对象的解读36-45
  • 3.1 环莫干山沿线的基本情况概述36-38
  • 3.1.1 基本概况36-37
  • 3.1.2 自然条件37
  • 3.1.3 历史文化37
  • 3.1.4 经济产业37-38
  • 3.2 “莫干山时代”与“新莫干山时代”38-41
  • 3.2.1 历史上的莫干山38
  • 3.2.2 今天的莫干山38-40
  • 3.2.3 “时间差”与“空间差”分析40-41
  • 3.3 环莫干山沿线现状优势与问题分析41-44
  • 3.3.1 资源优势41-42
  • 3.3.2 现状问题42-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环莫干山乡村整体规划策略45-54
  • 4.1 建设背景与规划定位45-47
  • 4.1.1 建设背景45-46
  • 4.1.2 发展思路与规划定位46-47
  • 4.2 规划理念与原则47-48
  • 4.2.1 整体规划理念47
  • 4.2.2 规划原则47-48
  • 4.3 整体规划策略48-53
  • 4.3.1 整体规划思路48-49
  • 4.3.2 整体规划结构49-51
  • 4.3.3 整体空间节奏51
  • 4.3.4 资源整合与景观规划51-52
  • 4.3.5 慢行系统规划52-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环莫干山劳岭村规划设计方法54-69
  • 5.1 村庄概况与规划定位54-55
  • 5.1.1 村庄概况54
  • 5.1.2 规划定位54-55
  • 5.2 建成环境现状的把握55-58
  • 5.2.1 整体格局55-56
  • 5.2.2 子系统问题分析56-58
  • 5.3 规划思想与策略58-65
  • 5.3.1 村庄规划思想与结构58-60
  • 5.3.2 分系统优化与调整60-65
  • 5.4 空间营造策略65-68
  • 5.5 本章小结68-69
  • 第6章 环莫干山乡村物质要素设计策略69-77
  • 6.1 人居物质要素控制原则与设计策略69-74
  • 6.1.1 建筑控制原则与设计策略69-71
  • 6.1.2 院落及院墙控制原则与设计策略71-74
  • 6.2 自然物质要素控制原则与设计策略74-76
  • 6.2.1 山林74-75
  • 6.2.2 水体75-76
  • 6.2.3 农田76
  • 6.3 本章小结76-77
  • 第7章 结语77-81
  • 7.1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总结77-80
  • 7.2 研究的不足80
  • 7.3 再思考与研究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5
  • 作者简历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煜;;搭棚记——阿科米星的莫干山蚕种场改造[J];城市环境设计;2014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亚男 王义;江南名山 莫干山[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让我们重温“莫干山精神”[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金长青 张晨;德清莫干山[N];浙江日报;2010年

4 记者 田享华;重聚莫干山[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从“莫干山共识”中看改革之迫切[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6 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梁颖睿;莫干山首现“洋家乐”[N];文汇报;2010年

7 见习记者 张玉;1984莫干山会议亲历者:为国献策再出发[N];上海证券报;2014年

8 记者 丁晓琴;重开“莫干山会议”再发声[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9 特约记者 秦小华;莫干山精神:做一个坚定的改革派[N];企业家日报;2013年

10 ;再上莫干山 共话攻坚路[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铭芳;莫干山近代建筑群落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梦琬;莫干山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贾江南;莫干山清境·原舍二期设计[D];南京大学;2016年

4 郑媛;旅游导向下的环莫干山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6年

5 翟健;乡建背景下的精品民宿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3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883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