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产业空洞化”的特征、机理和化解路径

发布时间:2017-09-19 22:39

  本文关键词:我国“产业空洞化”的特征、机理和化解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空洞化 经济全球化 产业集聚


【摘要】:笔者首先基于美日韩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及我国产业空洞化中表现出的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与产业核心技术缺失的新特征,指出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本质原因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而非资源配置结构,而后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入手,借鉴藤田昌久和克鲁格曼基于分歧理论的简单非线性函数模型,指出我国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与边界模糊的区域间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相同,并结合事实特征重新界定我国“产业空洞化”的定义。最后指出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有效预防路径是在同质化竞争时期实现产业升级;或在产业空洞化出现之后打破原有约束条件,化解的最优时机出现在产业衰退发生初期。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产业空洞化 经济全球化 产业集聚
【分类号】:F26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在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长河中,产业空洞化问题已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种难以避免的常态问题。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或正在面临产业空洞化的威胁(高帆,2011)。但由于产业空洞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莲;透视韩国“产业空洞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莹;日本制造乏力:产业空洞化加剧[N];中国企业报;2014年

3 翰生;如何看“空洞化”[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赵文斗;日本产业空洞化论不攻自破[N];经济日报;2002年

5 本报驻东京记者 马玉安;日企业应对“产业空洞化”的策略[N];金融时报;2002年

6 管克江;空洞化的误区[N];人民日报;2002年

7 林左鸣;应对“产业空洞化”要有竞争内核[N];学习时报;2013年

8 耿静;无需对“产业空洞化”谈虎色变[N];中国航空报;2013年

9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胡续发;无需对“产业空洞化”谈虎色变[N];海南日报;2013年

10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鲍明晓;警惕“奥运项目空洞化”[N];中国体育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齐爽;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胡志鹏;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看产业空洞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侯慧;以资源型地区为例研究山西产业空洞化[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4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884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