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京津冀地区凭借独有的政治、经济和区位优势、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已经成为北方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合理分工和有效合作的紧迫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产业和科技发展的方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京津冀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不但发展规模较小,且三地间缺乏有效分工和协同。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探究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机理,将会有效促进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竞争实力的快速提升。本文以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协同的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各地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和发展效率,并由此提出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梳理和分析。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理论以及区域产业布局理论。第三章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概况的研究,归纳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与不足。第四章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主要是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并进一步对造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阐述分析。第五章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研究,通过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的静态和动态效率分析,研究了地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特征。第六章提出了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分工 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2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5-19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界定15-16
- 2.2 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理论16-17
- 2.3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17-19
- 第三章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9-27
- 3.1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19-21
- 3.1.1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19-20
- 3.1.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比较分析20-21
- 3.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21-23
- 3.2.1 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21
- 3.2.2 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21-22
- 3.2.3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22-23
- 3.3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23-27
- 3.3.1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23-24
- 3.3.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足24-27
- 第四章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27-39
- 4.1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及测算27-31
- 4.1.1 区域差异的衡量方法27-28
- 4.1.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28-31
- 4.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31-35
- 4.2.1 资本投入32
- 4.2.2 劳动力投入32-33
- 4.2.3 科技发展水平33-34
- 4.2.4 国有经济比重34-35
- 4.2.5 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比重35
- 4.3 结论分析35-39
- 4.3.1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35-36
- 4.3.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素投入等差异明显36
- 4.3.3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分工和合作尤为必要36-39
- 第五章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的发展效率分析39-49
- 5.1 数据包络分析法39
- 5.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的指标体系39-41
- 5.2.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9-40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0-41
- 5.3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的DEA评价41-46
- 5.3.1 数据来源41
- 5.3.2 DEA静态效率分析41-44
- 5.3.3 Malmquist-DEA动态效率分析44-46
- 5.4 实证分析结论46-49
- 5.4.1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行业差异性46-47
- 5.4.2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区域互补性47
- 5.4.3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同47
- 5.4.4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升来源不同47-49
- 第六章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49-53
- 6.1 明确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49
- 6.2 加快京津冀区域内要素的合理流动49-50
- 6.2.1 加大劳动力要素的合理开发50
- 6.2.2 增强资本要素的投入力度50
- 6.2.3 提升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50
- 6.3 发挥京津冀三地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50-51
- 6.3.1 北京市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优势明显51
- 6.3.2 天津市航空航天器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51
- 6.3.3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优势明显51
- 6.4 加深区域互补性和潜力产业的区域合作51-53
- 6.4.1 加大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区域合作52
- 6.4.2 深化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区域合作52-53
- 参考文献53-5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7-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斌,谢章澍;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年11期
2 周亚明;;以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湖南区域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8年04期
3 徐志文;谢方;;基于统筹视角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7期
4 冷梅,成达建,胡军;制度创新: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朱斌,谢章澎;对闽台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探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04期
6 吴焕新;;县域循环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攀登;2008年03期
7 达捷;;四川产业协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8 郑重阳;;工业化发展阶段视角下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36期
9 郭永中;;试析《粤澳合作框架协议》[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綦良群;王成东;;产业协同发展组织模式研究——基于分形理论和孤立子思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水生;;京津廊都市区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书堂;;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t,
本文编号:93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93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