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松木工业园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南衡阳松木工业园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循环经济 循环化 松木工业园 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聚集地,经济腾飞的增长极,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当中,安全事故、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提升。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让工业园区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成为必然趋势。松木工业园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中最具产业影响力的园区、中南地区最大的盐化工产业基地,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首当其冲,扛鼎大旗,率先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本文以松木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在参考整理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资源、环境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研究成果,对什么是绿色循环经济的进行了初步探讨。站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提升的角度上,总结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情况,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梳理出松木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得出了最佳的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以提高松木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实际管理水平。本文提出的发展战略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托井矿盐资源优势,以盐化工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在了解和掌握园区产业体系中物质的流向、流量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中找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途径。通过调整园区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循环产业链接、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技术支撑、规范和创新管理体制等手段,重构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经济、技术、资源、市场等优势的最佳组合,用5年时间,构建起一个资源共享、互惠共生、良性循环的盐化工经济体系,为特色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供标准性示范。
【关键词】:绿色循环经济 循环化 松木工业园 发展战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现实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1 循环经济研究现状13-15
- 1.3.2 评述15-16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7
- 1.4.1 研究思路16-17
- 1.4.2 研究方法17
- 1.5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6 主要创新点18-19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19-29
- 2.1 概念界定19-23
- 2.1.1 循环经济19
- 2.1.2 绿色循环发展19-20
- 2.1.3 工业园区20-21
- 2.1.4 产业集聚21-22
- 2.1.5 产业链22-23
- 2.2 相关理论基础23-29
- 2.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23-24
- 2.2.2 产业联动理论24-25
- 2.2.3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25
- 2.2.4 发展战略理论25-29
- 第3章 松木工业园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9-45
- 3.1 松木工业园区情简介29-31
- 3.2 松木工业园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调查分析31-40
- 3.3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40-45
- 第4章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45-51
- 4.1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优势(S)45-46
- 4.2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劣势(W)46-47
- 4.3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存在的外部机遇(O)47-48
- 4.4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存在的外部威胁(T)48-51
- 第5章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对策51-65
- 5.1 愿景与使命陈述51
- 5.2 松木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战略思想51
- 5.3 基本原则51-53
- 5.4 目标预测53-54
- 5.5 实施对策54-61
- 5.5.1 优化空间布局54-55
- 5.5.2 调整产业结构55
- 5.5.3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55-60
- 5.5.4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60
- 5.5.5 发挥企业自身能动性60-61
- 5.5.6 保护环境61
- 5.6 保障措施61-65
- 5.6.1 组织保障体系61-62
- 5.6.2 政策保障体系62
- 5.6.3 统计评价考核体系62-63
- 5.6.4 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63-6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主要结论65-66
- 6.2 研究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附件73-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梁;;构筑绿色循环圈[J];企业管理;2006年02期
2 陆安杰;创新发展理念 推进绿色循环经济[J];中国橡胶;2005年11期
3 王秋萍;;绿色循环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J];科学种养;2012年11期
4 曹少中,涂序彦,杨国为;绿色循环经济与绿色设计[J];机械设计;2004年04期
5 马光德;;木里藏区打造绿色循环经济[J];四川省情;2006年01期
6 冬伯文;刘瑞芹;韩宗礼;宋超杰;;煤矿区水资源绿色循环系统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7 ;绿色制药 环保药材——广东一力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J];环境教育;2013年11期
8 丁云芳;揭益寿;邱宝冲;李清浮;;中国绿色循环现代农业建设应实现“七节、一降、一减加循环”[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8期
9 ;《中国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次修订再版[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2期
10 乔飞;;云冈矿“三张”王牌走节能绿色循环发展路[J];山西煤炭;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宫大伟;;浅谈绿色循环经济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韩宗礼;;煤炭企业水资源绿色循环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第十四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3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孙兴华;程韩临;;浅议中国绿色循环经济核算[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莉;畅谈发展绿色循环农业[N];周口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吴莎莎 肖晓良;麻黄梁工业集中区努力建设“绿色循环”工业[N];陕西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张烨 陈锐;西峰:一个项目催生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N];陇东报;2013年
4 记者 王拥 实习生 薛超中;陕南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合作交流推介会在西安举行[N];安康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李敏;我市在陕南绿色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上引资80多亿[N];商洛日报;2013年
6 记者 王拥 实习生 薛超中;陕南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合作交流推介会在西安举行[N];安康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陈鑫龙;农田质量下降 绿色循环必行[N];云南科技报;2013年
8 记者 赵凤华邋通讯员 汪炳青;《中国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资助[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彭斌;绿色循环经济使“新三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N];四川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永强;煤焦化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N];乌海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艳雁;湖南衡阳松木工业园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2 吴昊;河南省绿色循环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卢娜娜;河南省绿色循环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小莲;论绿色循环经济[D];武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67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96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