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6 11:00

  本文关键词: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13年

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王栋  

【摘要】: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愈发严重的气候恶化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应对气候恶化的不利局面,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6月正式出台。该公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指导原则,并且明确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目标。随后,《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等相关协议陆续出台,都让我们一次次目睹了全球致力于解决气候问题所做的不懈努力。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意识。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已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外贸增速持续保持在25%-30%,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发挥了贸易的巨大潜能,已然成为全球外贸发展最快的国家。然而,由于中国进出口结构化差异明显,并且目前中国的环境成本较低,各部门在开展贸易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环境污染的负面问题,从长远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使中国外贸结构朝着低碳方向转型,顺应了由来已久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呼声,是科学发展观下中国经济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全面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法和可变参数模型分析中国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碳排放效应,最终提出中国转变外贸结构的具体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6章开展研究,具体包括:第1章为绪论部分,详细叙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结构框架、内容安排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为文献综述。从国外理论综述和国内理论综述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阐述。国外理论综述包括: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贸易低碳化路径研究综述、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碳排放研究综述;国内理论综述包括: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对外贸易结构研究综述、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低碳视角下的贸易措施研究综述。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进行总体评述。第3章为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概述。首先,对贸易结构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对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最后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以及碳排放强度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碳排放的状况。第4章为中国贸易商品的“碳结构”分析。根据投入产出法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估算,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剖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碳结构”。首先对隐含碳排放进行概念界定;其次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并进行数据说明;最后求出各行业部门的完全排放系数、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以及净排放量,并对我国高碳结构的成因进行分析。第5章为中国贸易方式结构的碳效应分析。利用可变参数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的长期碳排放效应。第6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前文研究,从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以及进口贸易结构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优化建议。最后阐明本文研究的不足。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中国是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家,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中国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出口为发达国家承担的,仅仅从单方面认为中国带来巨额碳排放的论点是有失公平的。针对这类问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考察体系和制度,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明确导致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明确必要的减排责任的承担方。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而考虑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举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不良用心。国际社会应看到中国为全球发展所做的牺牲,从全球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碳排放问题。(2)造成中国贸易结构高碳排放现状的原因有三点:能源的经济效应、能源的环境效应以及失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各进出口部门的能源经济效应和能源环境效应差异较大,由于生产过程以及环保的技术手段各异,其单位产值的能源使用率和单位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规模有显著差别。加之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低附加值高污染并已丧失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这三种因素共同造就了我国居高不下的贸易碳排放。(3)我国出口方式结构的碳排放效应长期以来始终为正,进口方式结构的碳排放效应长期以来始终为负。在出口方式结构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与中国碳排放量有长期的正向显著关系,并呈动态变化。相比之下,加工贸易出口是中国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最主要因素,而一般贸易出口对碳排放影响小于加工贸易出口,并且,加工贸易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有长期增加的趋势,而一般贸易出口对其有长期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52;F124.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周艳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3 刘红光;刘卫东;范晓梅;;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4 郑后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2期

5 夏璐;;国际法框架下“碳关税”合法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6 吴洁;蒋琪;;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07期

7 丛晓男;王铮;郭晓飞;;全球贸易隐含碳的核算及其地缘结构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1期

8 邱嘉锋;梁宵;;“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2年08期

9 高金田;董博;许冬兰;;基于隐含碳测算的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吴力波;汤维祺;;碳关税的理论机制与经济影响初探[J];世界经济情况;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娜;栾希;栾敬东;;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陈秋红;;我国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周婷婷;毛春梅;;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4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斐斐;;甘肃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6 陈洢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7 吕维霞;李茹;屠新泉;;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于天飞;吴水荣;李智勇;;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徐俊;;碳标签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于天飞;李智勇;吴水荣;;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鞠丽萍;陈彬;戴婧;陈绍晴;杨谨;何国烜;苏美容;刘耕源;齐静;;中国低碳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怀採;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赵静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圆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与战略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郎玉芳;铁岭市加速外贸出口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燕;江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毛一卿;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树仁;台商大陆直接投资对两岸贸易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菲;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宝玲;服务业FDI流入对我国服务贸易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2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3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张学珍;杨会民;;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5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6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7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8 刘卫东;张雷;王礼茂;赵建安;马丽;唐志鹏;高菠阳;余金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9 张晓平;王兆红;孙磊;;中国钢铁产品国际贸易流与碳排放跨境转移[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10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威宇;;我国贸易结构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1年09期

2 王健,韩舒,康茂旺;90年代世界贸易结构的调整与变动[J];商业时代;1998年05期

3 赵晓晨;世界贸易结构变化趋势及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动态调整[J];国际经贸探索;1999年04期

4 赵益华;;基于人民币升值研究我国贸易结构调整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5 王永齐;;贸易结构、技术密度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6 韩桂林;;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J];时代金融;2007年02期

7 张琼;齐源;;我国贸易顺差结构、成因及国际比较[J];改革与战略;2008年12期

8 阚丹丹;希洛;;云南省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关系的互动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施炳展;李坤望;;中国贸易结构在改善吗?——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10 刘钻石;张娟;;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勤;黄依南;;低碳经济及其国内外的新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穆岩;耿炜;;如何发展低碳经济[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郑志洋;武桂桃;;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金宗哲;;低碳节水健康衣[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梁耀;;“低碳北碚,绿色北碚”建设方式浅谈[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7 ;规划低碳新城启动区 推动低碳城区建设[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8 瞿肖怡;张志军;李莉;;科技引领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低碳社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9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陈旭峰;孙智群;;低碳何以可能及何以可行?[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裴玥 李高超 高天宇;[N];国际商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鄂平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马婧婧;[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邱登科;[N];民营经济报;2008年

5 黄胜利;[N];市场报;2009年

6 记者 邱登科 实习生 邬鹏;[N];民营经济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刘澜 赵志敏 企业主管 聂铭新 教师 冯娜 公务员 李璐;[N];保定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莉;[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记者 张朝辉;[N];保定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庞东梅;[N];金融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刘华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D];吉林大学;2013年

6 冯霞;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谭筱川;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东华;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志琰;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4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