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倾向

发布时间:2015-02-19 20:19

胡宇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对外贸易积累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但是巨额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潜在损失,在对外贸易模式上,我国带有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给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长期以来,中国贸易政策奉行以“出口创汇”为基本原则的贸易战略,为了扩大出口创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这些贸易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高于GDP增速一倍的速度增长。因而形成当前巨额双顺差的情形,这种具有强烈“重商主义”色彩的贸易增长方式如今愈发使我们关注。

一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倾向

    我国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由于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外汇储备不到2亿美元。为了恢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国内建设,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外汇用于进口国内紧缺的物资和设备。因此,国家的政策开始向出口和外资企业倾斜,导致出口和外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出口额大幅增长。出口的大幅增加使中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庞大的外汇储备,使中国摆脱了外汇短缺,更使中国有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经济遭到致命打击,只有中国经济1999GDP增长率仍达到7.2%。这场金融危机让中国政府感到了外汇储备的重要性,对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为有效地促进外资引进和GDP的增长,各级政府实行给予外资税收优惠,特辟开发区,贷款利率低廉,土地资源更便宜得让人难以想象。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表现出和重商主义主张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二 重商主义倾向所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持续的贸易顺差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国贸易成本的上升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潜在损失,随着失衡程度的加剧,将会威胁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恶化了贸易条件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商品出口价格下降了20%~30,而进口商品价格却没有明显回落。主要由于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顺差的主力军仍然是纺织业、缝纫及皮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建筑材料等,这些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加工贸易出口仍占我国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虽然中国大量生产,但在加工贸易产品上没有定价能力,出口的大多数加工品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加工贸易产品的市场容量正在萎缩,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抢占市场份额和国外厂商不断的压价,有些出口产品已经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从进口结构看,进口稀缺资源类初级产品、国内还不能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大型设备等投资品,约占我国进口总额的80%左右。这些却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控制了市场价格。我国对外贸易形成了出口价格下降和进口价格上升的局面。中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

    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货币和廉价的环境成本上。中国当前还是人口绝对过剩,人口的绝对过剩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于本国的劳动力价值和国际平均劳动力价值。虽然近些年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远快于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正是这种生产率增长大于工资增长的剩余即廉价劳动力促使了生产资料向出口产品部门转移。我国的出口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上,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企业仍然能够赚取利润,这样就使得有些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业仍然在大量出口。由于国内的资源价格被人为地压低,多数资源价格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出口产品的成本显得很低,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始终保持在全球较低的水平,刺激了出口快速增长。鼓励上述行业出口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增加了紧张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负担,也增大了环境负担,却没有带来相应社会福利的增加。

(三)加大了外汇管理的难度与外汇储备的成本和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下,大量国际热钱涌进中国套汇套利。同时,它们还进入了中国的房市和股市,催生了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了通货膨胀。世界早已进入了一个纸币流通和电子货币盛行的时代。如果说16世纪到18世纪的重商主义国家以出口货物换取金银的方式增加国家财富,那么我们今天出口换回的仅仅是一堆纸币或数字符号。在国际汇率不断变动的今天,纸币或数字符号没有实际价值,除非进口等量的货物来平衡贸易,这笔外汇储备才有价值。美元对人民币不断贬值,使我们通过出口实物换取的外汇不断缩水,这就等于美国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取了中国商品。如何更好地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便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与此同时,一个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当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即相当于年进口额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并不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如果大大超过这一正常比例,就会形成所谓的“机会成本”。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15282.49亿美元)相当于进口总额(21738亿美元)的70.3%。这些资金本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大的贸易,或在国内外市场形成更大的投资。原本可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没有得到适当的利用,显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的潜力。

三 转变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一)取消对出口企业及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恢复市场定价原则,公平交易

长期来对出口和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政策,扭曲了市场价格,使市场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资源价格和资源禀赋情况。由于长期忽视环境问题,没有把环境成本算到产品成本里,使产品价格不能准确的反映社会成本和环境资源成本。我们应该停止这种对市场价格的扭曲,恢复市场定价机制,使出口产品能够真实的反映其价值,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对外贸易。例如,200771日开始,我国实行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

(二)从出口比较优势向进口比较优势转变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在加剧出口扩张动力的同时,也减少了进口的吸引力,造成了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中国是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大买家,但我国没有很好地利用进口比较优势,特别是进口农产品、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比较优势。尽最大可能避免价格风险和经济损失,我国应该发挥一个进口大国的优势,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实现进口成本最小化。

重视进口还有助于提高国民福利。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就必须全面考虑消费与生产的互动作用,并逐步放松进口管制,以扩大进口规模、降低进口成本和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四 中国对外贸易走出重商主义的前景

     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GDP每增长百分一可以解决约1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GDP增速放缓百分一就意味着至少100万人失业。中国一直靠出口来拉动GDP的增长,由于巨额顺差、经济发展失衡,中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出口退税降低等等。正是如此,2008年第3季度,中国的GDP增速放缓约为9%,也就意味着失业问题正在凸显,社会形势动荡。

虽然国内市场是个未开发的市场,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关键是继续停留在十几年不变的消费标准和消费水平上, 还是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走出传统的低层次消费标准。从长远来看, 国内的需求是相当大的。而中国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由出口增长转变为扩大消费或是扩大内需,使消费增长成为GDP的主要增长点。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人均收入上升的前提下,边际消费倾向是下降的。因此,为了保持GDP的增长,为了解决就业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近期又先后两次调高了近6000种商品的出口退税额。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在对外贸易问题还存在重商主义倾向,而是不得不出台这样的贸易政策。

    因此,中国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不可避免而形成的。这也与中国现在人口结构的紧密相关,但是估计再有七八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劳动力富裕的时代将结束,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中国的经济方式会发生巨大的转变,逐渐从外向型转为内向型,才有可能让中国对外贸易真正意义上走出重商主义。

参考文献:

[1] 黄伟:重商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7

[2] 孔欣:走出重商主义的泥潭——对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思考. 对外贸易,2008

[4] 谢国娥:重商主义的危害与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 流通论坛,2005

[5] 林松: 反思我国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倾向. 商业时代,2006

[6] 仲大军:新重商主义——对外向型经济的地新思考. 中国国情国力,1996

[7] 仲大军: 审慎看待中国外贸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 学习月刊,2006



本文编号:15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