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互联网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1-01-06 23:38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迎来大发展的时代,我国的信用经济也取得巨大发展,云计算技术、移动和万物互联技术正在对信用经济发展产生新的要求。原先主要依赖央行征信系统的个人征信存在一定缺陷,存在信贷服务覆盖人群较窄、信用评估体系不全面的问题,需构建一个全新的能覆盖到更多信贷主体的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向更加普惠的方向发展。首先,本文在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等以及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为后文展开相关研究做了理论铺垫;其次,以互联网发展对个人信用的物理支撑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信息的全面性特征,构建一个同时包含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以三维度信用论作为理论基础,突出非结构化数据对个人信用指标衡量的重要性,选取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的能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非结构化数据指标,完善原有的指标体系。最后,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实证检验,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构造千分制的个人信用评分表。并将某个人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带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此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对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应拓展对非结构化数...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互联网金融研究
        1.2.2 个人征信研究
        1.2.3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个人信用评估相关理论
    2.1 个人信用理论基础
        2.1.1 信用
        2.1.2 个人信用
        2.1.3 信用风险
    2.2 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2.2.1 信用评估
        2.2.2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2.3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基于互联网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选取
    3.1 指标的选取依据
    3.2 指标的选取原则
    3.3 国内外个人信用评估指标选择
        3.3.1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分系统
        3.3.2 人人贷评分系统
        3.3.3 美国FICO评分系统
    3.4 基于互联网的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4.1 AHP层次分析算法简介
    4.2 问卷设计
        4.2.1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指标层级框架
        4.2.2 调查问卷的制作
    4.3 问卷的收回和数据统计
    4.4 构建基于AHP的消费者信用评分表
    4.5 案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基于互联网的个人信用评估主要方面思维导图
附录 2
附录 3:准则层运算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征、现状、问题及措施[J]. 王智东.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6)
[2]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创新监管研究[J]. 兰虹,熊雪朋,胡颖洁.  西南金融. 2019(03)
[3]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问题研究[J]. 陈天伊.  经济研究导刊. 2019(05)
[4]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以个人征信制度的完善为契机[J]. 吴旭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5]金融科技背景下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课题组,杨宇焰.  西南金融. 2019(01)
[6]大数据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问题探讨[J]. 石红英.  征信. 2018(12)
[7]关于建立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征信投诉路径和机制的研究[J]. 王娟,王燕,戴杰.  征信. 2018(11)
[8]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测度——基于GARCH-CoVaR模型的研究[J]. 李治章,王帅.  经济研究导刊. 2018(36)
[9]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生态污染及其治理策略研究[J]. 周春应,张丹,程玲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36)
[10]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比较分析[J]. 李坤.  江苏科技信息. 2018(32)



本文编号:2961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61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