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差异化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9 07:32
  选择中国内地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地区经济基础差异,将其划分为经济高水平区和经济低水平区两类,运用C-D生产函数,构建2003—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基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①经济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城市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研究期内低水平区的空间相关性呈不断上升趋势,高水平区的空间相关性则趋于平稳。②经济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水平提高,同时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③与低水平区相比,经济高水平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高水平地区更容易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④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发现高产出弹性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中心性区域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 

【文章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差异化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分析


2003年、2010年、2017年城市单元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ICT设备制造业的动态空间分异[J]. 于瀚辰,沈体雁,孙童.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1)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文丰安.  产业经济研究. 2018(06)
[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进展[J]. 杨帆.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6)
[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周明生,陈文翔.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6)
[5]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J]. 陈明,魏作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6]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的时空差异——基于四大经济区域数据的分析[J]. 徐波,万国伟,杨丽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2)
[7]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 唐晓华,张欣珏,李阳.  经济研究. 2018(03)
[8]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J]. 李宁,韦颜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6)
[9]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经济影响[J]. 陈红霞,李国平.  经济地理. 2016(08)
[10]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及溢出效应[J]. 席强敏,李国平.  地理学报. 2015(12)



本文编号:3025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025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