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一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出口影响因素研究(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29

  E(2)一E(1)===ΣrEi(1)+Σ(Ei(2)一Ei(1)-rEi(1))===rE(1)+Σ(ri—r)E(1)+Σ(Ei(2)一Ei(1)一riEi(1))其中,第一部分rE(1)为市场规模效应,若假定在出口保持市场份额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东盟市场贸易规模的变化导致出口的变化。r<0时,意味着东盟贸易市场规模在变小,那么市场规模效应为负数;第二部分Σ(ri—r)E(1)是商品结构效应,假设我国出口的商品都集中在增长率高于东盟平均水平的商品组,那么ri—r>0即意味着出口商品结构因素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是正相关的;第三部分Σ(Ei(2)一Ei(1)一riEi(1))是竞争效应。它可以用两个时期内出口变化总额减去市场规模效应和出口商品结构效应的净值表示。若为正数,表明产业竞争提高对出口增长有正效应。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本研究所使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和海关总署网站公布数据。主要研究2000-2010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总额变化的动态影响因素。将时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2年)缓慢上升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向东盟的总出口额变化不大,从173.41亿美元到235.84亿美元。这段时期,中国刚加入WTO,对外贸易处于摸索阶段。第二阶段(2003-20O8年)快速上升阶段。

  出口总额从309.27亿美元到1143.17亿美元,增长了近2倍。第三阶段(2008-2009年)回落阶段,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再加上国内扩大内需政策的提出,中国向东盟出口额小幅减至2009年的1062.57亿美元。第四阶段(2009-2010年)恢复上升阶段。金融危机逐渐好转,再加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有利地促进了中国向东盟的贸易出口总额,2010年达到1381.60亿美元(详见图5)。

  (三)模型测算结果与分析运用固定市场份额模型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到:结果表明,尽管随着中国2000年加入WTO,以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迅速增加,但是出口的竞争效应显着下降,从第一阶段的44.32%到第四阶段的26.68%。同时,我们发现,在第一阶段时,中国的出口竞争效应还是非常显着的,在三种因素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超过市场规模效应的影响。

  在四个阶段中,商品结构效应提升显着,从第一阶段的22.45%上升到第四阶段的43.3O%。

  这与我国近年来一直提倡的转变经济结构、转变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等宏观政策有关,也说明了转变产业结构、发展结构这一政策初见成效。

  此外,市场规模效应在2000-2008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从2009年开始这一效应有所下降,从2008年的34.19%降到2010年的30.O2%。尤其是2010年下降幅度较大,这说明东盟市场规模的增加对我国的影响在变小。这可能与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扩大内需政策有关,使得我国市场的内生性和自主陡更加强大。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第一,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逐渐转变,东盟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地区,我国应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利契机,配合区内其他国家,制定好互利共赢的政策,这也可以作为中国摆脱欧美经济掣肘的一个突破点。

  第二,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出现的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的“假象”,这可能是由于在华外资企业生产产品后再出口所推动的,我国制造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因此对于民营科技自主创新企业的鼓励及培育,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经济政策上重点考虑的方面。

  第三,通过CMS模型分析得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中,市场规模效应仍占据相对重要地位,但是2008年以后,该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小;相反,商品结构效应越来越凸显,已成为影响我国对东盟出口的最重要因素,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转变经济结构政策已初见有效,另一方面也表明坚持这一政策是我国目前的不二选择。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4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881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