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构和社会影响敏感度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2:30
本文关键词:自我建构和社会影响敏感度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冲动性购买 关联导向自我建构 独立导向自我建构 规范敏感度 信息敏感度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日益提升,消费者的日常购买行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非计划性和非理智,冲动性购买的现象更加频繁。自冲动性购买提出以来,有关冲动性购买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单个消费者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研究,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我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深受到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有人陪同购物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因此有必要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将自我建构这一文化、心理变量引入到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的研究,探讨不同自我建构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本研究首先对自我建构、社会影响理论和冲动性购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自我建构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的影响机理以及社会影响敏感度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模型以及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经过预测试对初始量表进行修正,编制本研究最终的正式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数据,并通过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验证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自我建构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关联导向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独立导向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影响敏感度的两个维度规范敏感度和信息敏感度对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影响敏感度的两个维度规范敏感度和信息敏感度在自我建构与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建议。
【关键词】:冲动性购买 关联导向自我建构 独立导向自我建构 规范敏感度 信息敏感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现实背景及意义12-13
- 1.1.2 理论背景及意义13-14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流程14-15
- 1.3 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17-32
- 2.1 自我建构17-21
- 2.1.1 自我建构的内涵17
- 2.1.2 自我建构的类型17-19
- 2.1.3 自我建构的测量方法19-20
- 2.1.4 自我建构与消费者行为20-21
- 2.2 社会影响理论21-25
- 2.2.1 参照群体22-23
- 2.2.2 社会影响的维度及其测量23
- 2.2.3 社会影响的途径23-24
- 2.2.4 社会影响差异研究24-25
- 2.3 冲动性购买25-32
- 2.3.1 冲动性购买的内涵25-27
- 2.3.2 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因素27-30
- 2.3.3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内在机制30-32
- 第3章 研究设计32-40
- 3.1 自我建构影响冲动性购买的机理分析32-34
- 3.1.1 自我建构与有人陪同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32-33
- 3.1.2 社会影响敏感度的中间路径作用分析33-34
- 3.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34-35
- 3.2.1 理论模型的构建34
- 3.2.2 研究假设的提出34-35
- 3.3 问卷设计35-37
- 3.3.1 设计流程35
- 3.3.2 问卷结构35-36
- 3.3.3 计量尺度36-37
- 3.4 调查设计37
- 3.5 数据分析方法37-40
- 3.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7
- 3.5.2 信度分析37-38
- 3.5.3 效度分析38
- 3.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38-40
- 第4章 数据分析40-58
- 4.1 同源偏差检验40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40-41
- 4.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41-46
- 4.3.1 冲动性购买量表的检验41-42
- 4.3.2 社会影响敏感度量表的检验42-44
- 4.3.3 自我建构量表的检验44-46
- 4.4 背景变量的影响分析46-48
- 4.4.1 性别对各个变量的影响47
- 4.4.2 每月生活费对各个变量的影响47-48
- 4.5 研究假设检验48-58
- 4.5.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48-49
- 4.5.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49
- 4.5.3 研究模型的评价49-51
- 4.5.4 研究模型的假设检验51-55
- 4.5.5 研究假设分析结果与讨论55-58
- 结论58-61
- 参考文献61-68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69
- 附录B 问卷调查69-71
- 致谢71
本文编号:604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60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