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

发布时间:2018-01-15 01:34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 出处:《经济学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性 短期关联 滞后效应


【摘要】:影子银行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金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其内部的风险累积和向外传染极易对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论文利用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数据以及通过合成指标法计算所得的金融稳定性指数,基于所构建的TVP-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影子银行体系内风险会逐步累积并向正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传染,因此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金融稳定的负面溢出效应具有时滞;加强金融监管能够防范影子银行体系内风险的交叉传递,弱化其对于金融稳定性的不利冲击。为此,应该关注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双刃剑"效应,通过科学地监管与合理地引导,在繁荣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减少其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
[Abstract]:On the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through,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its internal risk accumulation and outward dyeing is easy to produc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5 data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scal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 obtained by synthetic index method calculation the TVP-VAR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based on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the shadow banking expansion is conducive to the balanced configur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so in the short term can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risk will gradually accumulate and to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ntity therefore, economic contagion, the shadow banking expansion with time delay on the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 of financial stability;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Enough to prevent cross transmission of shadow banking system risk, weaken the adverse impact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hadow banking expansion of 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through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reasonable guide, while the prosperity of the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to reduce its nega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度量及控制机制研究”(14BGL0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影子银行的形成与发展缘于金融歧视、金融抑制与金融创新。金融歧视的存在使得金融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出现供需不均,而金融抑制又进一步激化了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供需不均的结构性矛盾,于是金融机构与工具的创新就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影子银行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1426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426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