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5年
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王泽平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这一新兴术语开始广为人知,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迅速增长,并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正在逐步发展,因此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等金融环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影子银行的发展。但是,影子银行运用的一些金融工具所产生的货币效应并未得到足够的金融监管,这对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影响未来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存在的规避信贷规模管制、地下金融潜行、资金链断裂等现象,以及降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等,严重挫伤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传统数量型调控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调控工具效力也被减弱,传统调控工具的实施无法如预期十分有效的控制市场流动性,导致货币政策不能畅通传导,最终使得依靠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的难度加大。因此我们要着重研究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以及有效政策的实施效果而努力。本文在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后,分析了国内外影子银行的现状和差异,并就国内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对于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做了重点研究,在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着重将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传统货币政策三大工具的实施效果的影响做了梳理,以期在其中研究出适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政策建议,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F82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再萍;赵自兵;;金融脆弱性的微观视点:银行授信外部性与企业负债剩余假说[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2 卢川;;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1期
3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4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年14期
5 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田;;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2年01期
2 李娅;翟坤;;影子银行造成的风险及其分散化解路径[J];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8期
3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4 许华伟;;影子银行体系最新发展趋势及监管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2年04期
5 刘希;;影子银行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18期
6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7 庄长兴;;从法律关系的视角看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J];南方金融;2012年10期
8 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9 何五星;;引导中国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J];南方金融;2013年01期
10 钟燕;;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导及监管分析[J];福建金融;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2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3 岳彩申;张晓东;;风险与安全的重新平衡:银行法律制度的新走向[A];金融法学家(第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陈红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及其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崔婕;新监管框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何颖媛;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6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8 于亮;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黄胤英;转变中的美联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0年
2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曹珊;基于客户经理行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博弈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郑阳;影子银行监管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白洁;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项慧玲;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徐科越;影子银行:概念、特征与监管框架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
8 王茜;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吕明;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武剑;内部评级法中的违约损失率(LGD)模型——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2 赵旭;从信贷市场结构看金融脆弱性与银行竞争的关系[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3 唐春阳,冯宗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企业信用违约率测度模型的构建研究[J];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4 王国刚;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5 蔡亮;;叫停银信合作产品只是权宜之计[J];金融经济;2010年15期
6 李扬;;适应金融发展需要 重塑监管框架[J];金融评论;2010年06期
7 彭兴韵;;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美联储的若干工具创新及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8 汤震宇;刘博;林树;李翔;;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J];开放导报;2009年02期
9 朱小川;;近年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变化、效果及挑战[J];上海金融;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玚;影子银行发展成因、影响及监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5 宋巍;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曹静;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尹玉迷;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王鹤;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程鑫;影子银行资本监管的激励相容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闫璐;影子银行监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赵会芹;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8 张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王严;中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10 董潇鹏;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5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