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困境与战略路径
发布时间:2021-07-06 18:30
金融科技2.0模式是在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1.0模式基础之上的创新金融发展,其本质是通过对金融内部要素和底层金融基础设施的重组和升级,由"互联网+"发展模式向"智慧+"发展模式转变。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理念僵硬,未能构建起现代化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金融科技风险较高。需要统筹兼顾共建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微观发展机制,升级和重塑传统金融业务领域和金融科技2.0生态系统,以改变现有金融体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约束,促进我国金融科技2.0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新金融.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金融科技规模和增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影响因素关系研究[J]. 李俊霞,温小霓. 中国软科学. 2019(01)
[2]金融科技监管的合作治理路径[J]. 李有星,王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3]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 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 财经科学. 2018(09)
[4]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J]. 罗福周,陆邦柱,方永恒.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3)
[5]金融科技发展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度量与作用机制[J]. 李杨,程斌琪. 广东社会科学. 2018(03)
[6]基于国际经验的金融科技监管分析[J]. 申嫦娥,魏荣桓.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5)
[7]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 刘继兵,李舒谭. 西南金融. 2018(03)
[8]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思考[J]. 陈泽鹏,肖杰,李成青. 国际金融. 2018(02)
[9]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 汪可,吴青,李计. 管理现代化. 2017(06)
[10]数字化时代的核心银行系统转型[J]. 陈文,蒋宏. 银行家. 2017(10)
本文编号:3268757
【文章来源】:新金融.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金融科技规模和增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影响因素关系研究[J]. 李俊霞,温小霓. 中国软科学. 2019(01)
[2]金融科技监管的合作治理路径[J]. 李有星,王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3]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 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 财经科学. 2018(09)
[4]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J]. 罗福周,陆邦柱,方永恒.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3)
[5]金融科技发展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度量与作用机制[J]. 李杨,程斌琪. 广东社会科学. 2018(03)
[6]基于国际经验的金融科技监管分析[J]. 申嫦娥,魏荣桓.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5)
[7]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 刘继兵,李舒谭. 西南金融. 2018(03)
[8]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思考[J]. 陈泽鹏,肖杰,李成青. 国际金融. 2018(02)
[9]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 汪可,吴青,李计. 管理现代化. 2017(06)
[10]数字化时代的核心银行系统转型[J]. 陈文,蒋宏. 银行家. 2017(10)
本文编号:3268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26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