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7:29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民营经济环境得到优化,但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难以回避的挑战。即长期遭受信贷配给、面临信贷歧视的民营企业,在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大环境下,渴望融资的民营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之一,具有限制少、成本低、操作便利,以及加强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资金的循环与周转等优点,受到了民营企业的大力追捧。而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哪些方面是民营企业提高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呢?这正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企业所处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从内部环境看,会计稳健性作为衡量企业财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向债权人传达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保护债权人利益,债权人可能会因此放松贷款要求,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成为一种可能;从外部环境看,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调整必然会对微观实体的经济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从内部微观的会计稳健性和外部宏观的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对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分析...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变量关系图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货币政策的融资效应研究会计稳健性的融资效应研究商业信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述评文献综述信息不对称 债务契约 代理成本信号传递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信贷配给宏观理论存在动机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 替代性融资理论理论基础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
图 3.1 融资方式图Fig. 3.1 Financing pattern chart(3)替代性融资理论该理论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认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会引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贷款风险,会优先选择信用相对较好的企业,从使得部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同时,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银行进行贷款筛选时会更倾向国有企业。而那些获得较少银行信贷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缓解自的融资约束,必须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由于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相其他融资渠道成本相对较低,于是商业信用便成为了扩展资金链的一条主要渠道,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之间便形成了替代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行业集中度对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的影响[J]. 王文平,李甜田.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02)
[2]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时变效应分析[J]. 丁华,丁宁. 财贸研究. 2018(01)
[3]产能治理与企业债务结构再平衡——基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关系视角[J]. 于博,Gary Gang Tian. 财经研究. 2018(02)
[4]多元化经营、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提供——兼论融资约束与经济周期的影响[J]. 吴昊旻,王杰,买生. 管理评论. 2017(10)
[5]企业生命周期、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袁卫秋,张宇华,王海姣.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6]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的多重结构突变——基于面板门限的非线性关系分析[J]. 吴娜,于博,孙利军. 南开管理评论. 2017(04)
[7]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 曹永琴. 上海金融. 2017(06)
[8]商业信用膨胀、期限置换与信贷扩张——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系分析[J]. 周振海,周胜强,王若平,于博,钟辉,李西江,刘伯酉,秦亚丽,李文君,高磊. 华北金融. 2017(01)
[9]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J]. 杨小姣.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1)
[10]危机冲击、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J]. 曾爱民,冷虹雨,魏志华.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12)
本文编号:3281641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变量关系图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货币政策的融资效应研究会计稳健性的融资效应研究商业信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述评文献综述信息不对称 债务契约 代理成本信号传递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信贷配给宏观理论存在动机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 替代性融资理论理论基础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
图 3.1 融资方式图Fig. 3.1 Financing pattern chart(3)替代性融资理论该理论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认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会引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贷款风险,会优先选择信用相对较好的企业,从使得部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同时,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银行进行贷款筛选时会更倾向国有企业。而那些获得较少银行信贷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缓解自的融资约束,必须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由于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相其他融资渠道成本相对较低,于是商业信用便成为了扩展资金链的一条主要渠道,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之间便形成了替代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行业集中度对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的影响[J]. 王文平,李甜田.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02)
[2]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时变效应分析[J]. 丁华,丁宁. 财贸研究. 2018(01)
[3]产能治理与企业债务结构再平衡——基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关系视角[J]. 于博,Gary Gang Tian. 财经研究. 2018(02)
[4]多元化经营、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提供——兼论融资约束与经济周期的影响[J]. 吴昊旻,王杰,买生. 管理评论. 2017(10)
[5]企业生命周期、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袁卫秋,张宇华,王海姣.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6]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的多重结构突变——基于面板门限的非线性关系分析[J]. 吴娜,于博,孙利军. 南开管理评论. 2017(04)
[7]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 曹永琴. 上海金融. 2017(06)
[8]商业信用膨胀、期限置换与信贷扩张——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系分析[J]. 周振海,周胜强,王若平,于博,钟辉,李西江,刘伯酉,秦亚丽,李文君,高磊. 华北金融. 2017(01)
[9]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J]. 杨小姣.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1)
[10]危机冲击、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J]. 曾爱民,冷虹雨,魏志华.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12)
本文编号:3281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28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