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渗透差异及约束

发布时间:2021-07-16 15:46
  研究目标: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千村调查"分析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渗透差异及约束因素。研究方法: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Oaxaca-Blinder分解。研究发现:按地理位置进行分区的研究基本合理,其中东部最高而东北最低。互联网金融渗透差异主要源于各区域之间,各区域内部则差异不大。促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地区渗透的首要抓手还是供需双方,特别是农户自身的特征仍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渗透不均的主要根源。除此之外,各区域还存在细致差别。东部地区需小心避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恶性竞争,其他地区则还需借力传统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渗透,努力培养农户适应互联网新生活;除此之外,西部还需扩大营销宣传、增加产品种类;东北还应降低产品价格,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研究创新:基于调查研究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的调查分析;以农户家庭为微观研究对象,量化分析较为合理;深入挖掘导致各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渗透差异的约束条件,提出最重要的解决办法还是让农户适应互联网时代,养成互联网习惯和金融习惯。研究价值:对于了解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真实现状,大力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渗透差异及约束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网户的知晓度

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种类


从农村网户听说过的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种类来看(见图2),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支付功能的知晓度最高。全国有86%的农村网户都听说过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功能。但有关生产性贷款的知晓度最低,仅为9%。东北的农村地区对互联网金融各项服务种类的知晓度最低。从农村网户听说过的互联网金融能满足的个人金融支出应用点来看(见图3),84%的农村网户都听说可将互联网金融用于个人消费;而较少听说可将互联网金融用于经营中的资金周转(7%)及购买化肥农具(8%)。东北农村对互联网金融的个人金融支出应用点知晓较低。

互联网,农村,应用领域


从农村网户听说过的互联网金融能满足的个人金融支出应用点来看(见图3),84%的农村网户都听说可将互联网金融用于个人消费;而较少听说可将互联网金融用于经营中的资金周转(7%)及购买化肥农具(8%)。东北农村对互联网金融的个人金融支出应用点知晓较低。(2)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明显集中于个人消费领域。图1也显示,73%的农村网户不仅听说过互联网金融,而且还使用过互联网金融,其中,广东、福建和安徽的农村地区中听说过且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农村网户占比排在前三位。整体上,仅19.89%的农村网户从来没听说过或不愿意使用互联网金融。在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农村网户中,全国平均有32%农村网户使用时间为3年以上(见图4)。使用时间最长的为浙江,达3年以上的占比为46%。全国平均仅4%的农村网户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时间为不到半年。从区域来看,互联网金融似乎是沿着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顺序在进行传播。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黑龙江的普及速度较快,24%的农村网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时间为不到半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金融基础、知识门槛与数字金融下乡[J]. 郭峰,王瑶佩.  财经研究. 2020(01)
[2]政府精准致力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的路径分析——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千村调查”[J]. 粟芳,邹奕格,韩冬梅.  财经研究. 2020(01)
[3]互联网金融资产的多目标投资组合研究[J]. 周光友,罗素梅.  金融研究. 2019(10)
[4]金融知识对互联网金融参与重要吗[J]. 尹志超,仇化.  财贸经济. 2019(06)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J]. 王聪聪,党超,徐峰,钟立新,杜炜.  管理世界. 2018(12)
[6]金融可及性、互联网金融和家庭信贷约束——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 尹志超,张号栋.  金融研究. 2018(11)
[7]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邱晗,黄益平,纪洋.  金融研究. 2018(11)
[8]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J]. 战明华,张成瑞,沈娟.  经济研究. 2018(04)
[9]互联网金融离农户有多远——欠发达地区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何婧,田雅群,刘甜,李庆海.  财贸经济. 2017(11)
[10]中国互联网金融中的金融排斥[J]. 王倩,王广轩.  当代财经. 2017(10)



本文编号:3287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287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