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南洋钱法:近代早期荷属东印度的中国货币,1596—1850

发布时间:2021-08-30 06:48
  近代早期华人在海外活动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货币呢?该问题在历史学界鲜有讨论,在中文史料中也鲜有记载。查阅荷兰等欧洲殖民史料可知,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便陆续记载、调查、收藏海外华人的货币。纵使华人在海外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赚取白银带回中国,但是在其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往往是形态、质地各异的各种贱金属钱币。这些钱币基本都是由华人铸造、发行,但也在非华人圈中流通。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华人实现了对东南亚商品贸易、种植园、矿业、地方金融等经济领域的控制,甚至一度见证了海外华人独立政权的兴起。由此可知,颇具特点的南洋钱法在近代早期的东南亚地区货币体系演变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应重新定位其在全球史与货币交流史中的位置。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5(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南洋钱法:近代早期荷属东印度的中国货币,1596—1850


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绘制的在荷属东印度流通的两种中国钱币

铜币,爪哇,荷兰,印度


但最终华人铅币还是在18世纪被联合东印度公司彻底摒弃。自1724年起,联合东印度公司将大量在荷兰铸造的铜币(duit)投入爪哇市场。(6)这些做工精良的荷兰铜币在爪哇大受欢迎,而且还取得远远高于荷兰本国的银铜比价。发现这个有利可图的货币市场后,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始在荷兰铸造专门用于爪哇与东印度地区流通的VOC铜币(见图2)。在整个18世纪,超过11亿枚的荷兰铜币被联合东印度公司运送抵巴达维亚,并被主要投放至爪哇地区。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钱法”的成功使得荷兰铜币在爪哇逐渐取代了铅币。到了1750年代,爪哇日常流通的小额货币就已经主要是荷兰铜钱。到了1763年,公司决定停止颁发新的中国铅币铸造许可权。(1)五、从贸易到拓殖:巴达维亚郊区华人糖业种植园的货币金融体系

华人,钱币


不过,原本由“大哥”发行的锡币并没有在邦加消失,只是其发行方式已悄然改变。锡币变成由殷实的华商发行,并且只在特定区域流通。这些发行商(部分商号名字可见图3)不再是那些“大哥”,因为此时荷兰殖民政府已经取代“大哥”成为各个华人矿业公司的资本、物料供给方和采购商。但荷兰殖民政府的duit并未顺利进入矿区,在矿区流通的是华人锡币。这些锡币的币值也不是由其金属价值来决定,而是基于发行者承诺的银元—锡币比价,并且可以依此比价于发行商处兑换银币。一旦出现问题,荷兰殖民政府还会迫使那些华商承兑。(7)七、从拓殖到政权:西婆罗洲华人公司满文钱币的出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货币新探[J]. 万明.  外国问题研究. 2018(03)
[2]“南澳Ⅰ号”沉船的年代、航路及性质[J]. 郭学雷.  考古与文物. 2016(06)
[3]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出水铜钱板结物分析研究[J]. 杨恒,田兴玲,李乃胜,马清林,李秀辉.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5(03)
[4]贡赋、市场与物质生活——试论十八世纪美洲白银输入与中国社会变迁之关系[J]. 陈春声,刘志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本文编号:3372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372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