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风险测度及地区差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03:55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逐步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特定阶段,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将导致隐性金融风险逐步显性化,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必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首先对区域金融风险测度和区域金融风险地区差异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介绍了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生成机理,明确了区域金融风险的范围和特点,指出区域金融风险作为中观的层面的概念,具有内生性、系统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针对三大特点解释了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其次,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进行分省测度,得到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5年区域金融风险指数,并进一步对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水平及其区域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从区域金融风险指数来看,我国区域金融风险指数的高低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较低;从区域金融风险结构来看,中国金融风险结构大体均可分为4种状况,随着时间推移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区域金融风险有逐步趋同的现象。本文通过Dagu...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金融风险测度的研究综述
1.2.2 区域金融风险地区差异的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区域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及指标体系构建
2.1 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
2.2 区域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2.2.1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理论基础
2.2.2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2.3 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2.3.1 区域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确定
2.3.2 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
2.4 区域金融风险的指标选取
2.4.1 政府部门指标
2.4.2 企业部门指标
2.4.3 金融部门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测度
3.1 模型设定与原理
3.2 模型计算步骤与方法
3.3 实证分析
3.4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水平及其区域结构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距及其分解
4.1 方法、数据与指标
4.1.1 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
4.1.2 样本数据及指标选取
4.2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距测度及其分解
4.3 中国金融风险地区差距及演变趋势分析
4.3.1 金融风险的总体地区差距及演变趋势
4.3.2 金融风险的地区差距分解
4.4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异成因分析
4.4.1 宏观因素
4.4.2 微观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策建议
5.1 正确处理金融风险战略布局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2 建立常态化区域金融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5.3 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强化地方金融监管
5.4 实施有差别的金融政策加大对于中西部的支持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金融结构变迁视角的区域金融风险测度——以安徽省为例[J]. 胡志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12)
[2]中国五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2003~2013年[J].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7)
[3]编制西藏区域金融风险分布图的路径探索[J]. 向雪玲,尼玛潘多,伍金丹增,张保全. 中国集体经济. 2016(09)
[4]中国信贷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毛泽盛,王元. 国际金融研究. 2015(12)
[5]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风险的实证研究[J]. 吴诗伟,朱业. 金融与经济. 2015(10)
[6]区域金融风险量化评估与分布研究——以S市为例[J]. 中国人民银行宿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何纲. 金融纵横. 2015(09)
[7]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基于Z市的实证分析[J]. 淄博银监分局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课题组,陈保君. 金融监管研究. 2015(07)
[8]区域金融风险分布图编制研究——基于江苏的探索[J].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李文森,何敏,刘璐. 金融纵横. 2015(07)
[9]“量”和“质”角度的中国金融规模地区差距及分布的动态演进——基于Dagum分解与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J]. 周迪. 上海经济研究. 2015(01)
[10]基于模糊评判方法的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 刘林.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12)
硕士论文
[1]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 赖娴.江苏大学 2009
[2]我国金融稳定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D]. 齐娜.河海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1009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金融风险测度的研究综述
1.2.2 区域金融风险地区差异的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区域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及指标体系构建
2.1 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
2.2 区域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2.2.1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理论基础
2.2.2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2.3 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2.3.1 区域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确定
2.3.2 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
2.4 区域金融风险的指标选取
2.4.1 政府部门指标
2.4.2 企业部门指标
2.4.3 金融部门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测度
3.1 模型设定与原理
3.2 模型计算步骤与方法
3.3 实证分析
3.4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水平及其区域结构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距及其分解
4.1 方法、数据与指标
4.1.1 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
4.1.2 样本数据及指标选取
4.2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距测度及其分解
4.3 中国金融风险地区差距及演变趋势分析
4.3.1 金融风险的总体地区差距及演变趋势
4.3.2 金融风险的地区差距分解
4.4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异成因分析
4.4.1 宏观因素
4.4.2 微观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策建议
5.1 正确处理金融风险战略布局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2 建立常态化区域金融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5.3 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强化地方金融监管
5.4 实施有差别的金融政策加大对于中西部的支持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金融结构变迁视角的区域金融风险测度——以安徽省为例[J]. 胡志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12)
[2]中国五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2003~2013年[J].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7)
[3]编制西藏区域金融风险分布图的路径探索[J]. 向雪玲,尼玛潘多,伍金丹增,张保全. 中国集体经济. 2016(09)
[4]中国信贷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毛泽盛,王元. 国际金融研究. 2015(12)
[5]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风险的实证研究[J]. 吴诗伟,朱业. 金融与经济. 2015(10)
[6]区域金融风险量化评估与分布研究——以S市为例[J]. 中国人民银行宿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何纲. 金融纵横. 2015(09)
[7]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基于Z市的实证分析[J]. 淄博银监分局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课题组,陈保君. 金融监管研究. 2015(07)
[8]区域金融风险分布图编制研究——基于江苏的探索[J].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李文森,何敏,刘璐. 金融纵横. 2015(07)
[9]“量”和“质”角度的中国金融规模地区差距及分布的动态演进——基于Dagum分解与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J]. 周迪. 上海经济研究. 2015(01)
[10]基于模糊评判方法的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 刘林.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12)
硕士论文
[1]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 赖娴.江苏大学 2009
[2]我国金融稳定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D]. 齐娜.河海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1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71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