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的行为模型
本文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的行为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但迄今尚缺乏针对我国影子银行行为模型的研究。本文在分析影子银行的基本内涵、风险特征及中外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的基本影响因素,概括影子银行的行为特征、提炼其行为变量,构建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并将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转化为数理模型,进而运用蒙特卡洛方法与SAS软件进行数据模拟与情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层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切实控制系统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行为模型 监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1068;71401071;71203144) 江苏省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资助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 “影子银行”助推了2007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大与蔓延,危机后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2012 年下半年开始1,我国的影子银行风险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对其担忧情绪日益升温。 尽管国内外对我国影子银行潜在风险的判断存在分歧,但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2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3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4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5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6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7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8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9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10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494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49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