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下行期的到来,金融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银行业的发展与运行健康与否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前景。一面是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逐步推进,一面则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升高,然而背景是我国的国内实体经济一直未出现好转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国外欧美以及其他金砖国家经济也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国内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乏力,甚至可能出现个位数以及负增长的局面下,与净利润相对的不良贷款的规模却是连续多个季度逐步增加,出现双升局面。不良贷款与不良贷款率是银行业经营的关键指标,银行不良贷款整体大幅上升,值得高度警惕。防控和化解不良贷款就成了银行管理的首要任务。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与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即所谓的双升,持续至今,这无疑成为了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这次欧美金融危机后银行业持续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来区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对于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经济因素,观察到了金融波动过于剧烈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伤害,从商业银行角度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理念,加深对银行业监管必要性的认识。对于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非经济因素,可以防止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利用经济因素来掩盖其自身的信贷管理不够审慎的行为,导致政府作出不恰当的经济调控。本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经济下行期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述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制度设计加以控制。
【关键词】:经济下行期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8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法16
- 1.5 创新与不足16-18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历史与现状18-27
- 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变化情况18-22
- 2.1.1 快速膨胀期18-19
- 2.1.2 缓慢下降期19-20
- 2.1.3 大幅“双降”期20-21
- 2.1.4 “双降”巩固期21-22
- 2.1.5 大幅“反弹“期22
- 2.2 经济下行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22-27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27-35
- 3.1 外部环境因素27-31
- 3.1.1 宏观经济动荡27-29
- 3.1.2 逆向选择29-30
- 3.1.3 监管漏洞和法制不力30
- 3.1.4 利率管制30-31
- 3.2 商业银行内部因素31-35
- 3.2.1 发展模式问题31-32
- 3.2.2 从业人员素质32-33
- 3.2.3 贷款管理问题33-35
- 第四章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案例分析35-41
- 4.1 数据分析35-39
- 4.1.1 五级贷款分类分布情况35-36
- 4.1.2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结构36-37
- 4.1.3 不同行业不良贷款情况37-38
- 4.1.4 不同地域间不良贷款情况38-39
- 4.2 总结39-41
- 第五章 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41-48
- 5.1 商业银行层面41-43
- 5.1.1 遵从金融服务经济的属性42
- 5.1.2 管理风险42-43
- 5.1.3 重视预警的作用43
- 5.1.4 准备迎接买方市场43
- 5.2 监管层面43-48
- 5.2.1 重点关注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43-44
- 5.2.2 提早预防农村金融机构风险44
- 5.2.3 支持民间资本设立“社区银行”44
- 5.2.4 进一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与发展44-45
- 5.2.5 建立可靠的社会信用及评估体系45
- 5.2.6 完善市场化服务设施45-46
- 5.2.7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伟;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必须“双管齐下”[J];农金纵横;2000年01期
2 韩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处理及增量防范[J];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01期
3 周家银 ,柯玉峰 ,孙国庆;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01年12期
4 承革,于明霞;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金融;2001年04期
5 周彦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6 高智才,陈显群;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清理的措施[J];统计与决策;2002年12期
7 谢笃兰,欧光荣,郑少锋,陀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工作的困难及其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2年06期
8 陈晓四,柯玉峰;银行不良贷款降比的难点与对策[J];武汉金融;2002年10期
9 刘玉杰,张进奎;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2年09期
10 邹新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体制成因及治理对策[J];求索;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青;;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制环境——市金融法制研究会等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蔡中华;;基于优化模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警戒比率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俊;应益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雪萌;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金融时报;2005年
2 记者 张学军;我省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保持“双降”[N];辽宁日报;2005年
3 记者 程勇;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2006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学军;我省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辽宁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柴元君 实习生 秦媛娜;信贷趋缓 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反弹[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记者 张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将增大[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记者 姜蕴真;我市推进清收处置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工作[N];安阳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曹蓓;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双降时代”终结 仅农行坚守[N];证券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李丹丹 颜剑;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普遍“双反弹”[N];上海证券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诗鸿;金融脆弱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朱乾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信贷风险防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阳;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章宦斌;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肖际冬;内蒙古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途径[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金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控和降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朱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风险控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周德;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孙琼;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分析与对策[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虹儒;SN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防范措施[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10 胡婷;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趋势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49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