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规划应对——以广州南沙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海港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规划应对——以广州南沙区为例
【摘要】:临港经济在南沙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临港产业对港口码头依赖属性、依赖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岸线资源利用型和港口码头运输功能依托型。临港产业、临港企业空间分布非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临港产业的区位属性差异决定了临港经济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与格局,进而导致不同属性特征的"港口码头区—临港经济功能区—城市综合功能区"空间联系模式的形成。在海港型城市新区规划中,应兼顾科学分区与用地均衡、营造高效有序的物流空间体系、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岸线资源,以及科学协调存量用地与增量用地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临港经济 空间特征 规划应对 南沙区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陈再齐,闫小培0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更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及资源配置都在全球层面进行,海港作为现代国际物流网络的重要枢纽和结合点,成为沿海地区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门户[1]。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条件的进步及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促进了海港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东明,高翅,张恒基;城市滨海景观带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刘洪义;曹一中;吴加红;;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研究[J];水运工程;2009年09期
3 范小勇;;天津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调发展对策[J];水运管理;2008年01期
4 张瑞美;陈献;张献锋;王富强;魏怀斌;;我国河湖水域岸线管理现状及现行法规分析——河湖水域岸线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之一[J];水利发展研究;2013年02期
5 庄佳芳;余思勤;;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我国港口空间格局[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陈志卷;;基于偏移增长的集装箱港口群竞争格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年26期
7 张娟;陈展川;程士榛;;海口市海岸线利用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8 邹琳;曾刚;曹贤忠;;港口城市空间格局、发展趋势及借鉴——以南非德班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1期
9 李军祥;郁晖;;RFID在集装箱物流跟踪回溯上的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诚;范凌云;;我国滨海新城发展与策略选择[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文含;;港城分离型港口城市空间研究——以钦州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臧珊;栾峰;;滨海岸线利用方式与城市发展及布局的关系——以三亚和青岛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江涛;海洋功能区划若干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传胜;长江中下游干流岸线资源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0年
5 张文胜;水源地安全可靠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张萍;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宋樝;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航;港城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尹长林;长沙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苏毅;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鸣;沿海港口、临港产业和临港城市发展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2 孙明将;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施海权;亚热带城市滨海空间形态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芸芸;内河港口与城市互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万博;中、德小城镇空间形态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杨欣;西南山地城市形态构成的技术性要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翁少滨;福建省特色滨海城市构建中的园林景观构成探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春;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城市填海区域平面形态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芊;城市滨湖区植物景观视觉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陈敏;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建军;青岛市城市地域拓展的历史及特点概述[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3 赵鹏军,吕斌;港口经济及其地域空间作用:对鹿特丹港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4 郭建科;韩增林;;试论现代物流业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以大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6年06期
5 王益澄;浙江沿海港口城镇布局形态研究[J];人文地理;1996年03期
6 李加林;河口港城市形态演变的分析研究——兼论宁波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J];人文地理;1998年02期
7 刘扬;卢明华;;港口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以辽宁营口港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杜其东,,陶其钧,汪诚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港口比较专题系列研究之一──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J];水运管理;1996年01期
9 高素英;王竞;杨丽芸;刘建朝;;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互动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振远;阮晓彦;钟国平;;港口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以天津港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航;港城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丹阳;大连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芸芸;港城互动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白杉;港城互动机理和演化进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丁仕堂;港城关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3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