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

发布时间:2017-10-21 11:33

  本文关键词: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化 剪胀方程 塑性势函数


【摘要】:?应力空间内的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与普通应力空间内的Drucker-Prager强度理论的形式相同。类比剑桥模型采用应力参量p和q的建模方法,在?应力空间内建立了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首先提出了新的剪胀方程,结合正交条件,以p?,q?作为应力参量得到塑性势函数;其次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面及非相关联流动法则;这种建模思路是一种新的直接建立三维弹塑性模型的方法。模型以岩土类材料的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为破坏条件,能够合理地反映岩土类材料的三维强度特性,较好地描述土体的变形特性,且能够退化为修正剑桥模型。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三维化 剪胀方程 塑性势函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15301,51278012,51421005)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资助项目(YB201406)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0引言土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规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它是在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能够描述土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的数学表达式。目前在塑性理论的框架内,建立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Generalized non-linear strength theory and transformed stress spac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6期

2 杜修力;马超;路德春;;岩土材料的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J];力学学报;2014年03期

3 沈珠江;土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合理形式[J];岩土工程学报;1980年02期

4 孙德安,姚仰平,殷宗泽;基于SMP准则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的三维化[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豪;水土作用对深基坑边坡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2005年02期

2 符国平;宁跃文;;推力桩计算的综合刚度双参数法B样条函数解[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3 姜陈钊;;管桩竖向承载性状数值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4 ;3D contaminant migration model with consolidation dependent transport coefficient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1期

5 胡展飞,张刚,周健;软土基坑突水基底变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张绍国;王新民;姚建;田冬梅;;采空区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7 唐芬;郑颖人;;边坡渐进破坏双折减系数法的机理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刘恩龙;何思明;;可破碎块体材料在轴向加卸载时的力学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9 瞿成松;张文翔;刘毅;;软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发展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0 孔亮;苏强;王燕昌;彭仁;;慢速往复荷载下砂土的细观力学与耗能机理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坤勇;殷宗泽;;复杂应力条件下土体各向异性及其建模思路[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孔亮;李学丰;赵占兵;;土体热力学本构模型的改进、验证及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芳乐;李福林;白晓宇;谭轲;龙冈文夫;;基于修正塑性功砂土的能量型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葆春;孔令伟;;黏性土非线性弹性k-G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法[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光华;;岩土材料不符合Drucker公设的一个证明[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介玉新;杨光华;;应力空间的模型到应变空间的转换方法[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慧峰;基于弹性波的地下管线水平导向钻随钻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7 陈铖;基于模糊集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循环荷载本构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北战;降雨入渗条件下新邱区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坚卿;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解析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黄福明;降雨入渗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龙;电阻网法求解固结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荣联;沥青路面结构体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海明;昆明城市环境下附加应力场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明明;岸边土体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裴利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代艳莉;湖南省洞庭湖城西垸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A new three-dimensional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2期

2 姚仰平,路德春,周安楠,邹博;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及其变换应力空间[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4年11期

3 殷宗泽;一个土体的双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4 路德春;姚仰平;邹博;;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体系[J];岩土力学;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1073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73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