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有压孔隙水环境中的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3:13

  本文关键词:有压孔隙水环境中的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 孔隙水压 动态性能 本构模型


【摘要】:利用动静力三轴仪进行不同孔隙水压与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混凝土常三轴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基本力学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选用的Weibull-Lognormal损伤本构模型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峰值应力及其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在各应变速率下,大气自然环境状态下的峰值应力均大于饱和状态下的峰值应力,即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高于水饱和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在有水环境中,混凝土峰值应力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提高,围压的存在提高了混凝土的速率敏感性;2峰值应变随应变速率的提高,水饱和状态下的峰值应变普遍小于大气自然环境下的峰值应变;随围压的增加,峰值应变呈增长趋势,同时峰值应变对围压的敏感性随围压的增加而降低;3在大气自然干燥状态与饱和有水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吸能能力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饱和有水压环境中混凝土的吸能能力对率敏感性更强,且随围压增大呈增加趋势。在各应变速率下,大气自然环境状态下的吸能能力均大于饱和状态下的吸能能力。在各应变速率下,随围压的增加,混凝土吸能力的增加幅度减小并呈下降趋势;4混凝土损伤特性在峰前服从Weibull统计分布,峰后服从Lognormal统计分布。峰前控制参数m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围压越大,m值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范围越小;峰后控制参数t在有围压时随应变速率增加,无围压时随应变速率减小。当应变速率低时随围压增加而减小,而应变速率高时则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单位】: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
【关键词】混凝土 孔隙水压 动态性能 本构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092)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学者们将注意力投向了水环境中的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水环境中的混凝土材料动静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动静态水压力的作用机制与损伤破坏机理方面有了一定认识。李庆斌[1]从化学和力学出发总结了水环境中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锦斌;;不发火混凝土在工业气体工厂中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年02期

2 何桂成;;混凝土剩料及洗刷水的资源化利用[J];广东建材;2013年05期

3 王立霞;;一种改进的混凝土电阻率测量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4 覃维祖;;混凝土技术进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前景[J];施工技术;2006年04期

5 沈怡佳;马超;;嘉兴地区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浙江建筑;2006年05期

6 洪艳惠;;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配合比[J];辽宁建材;2011年03期

7 任革;;动态选择混凝土“最佳”配合比[J];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2期

8 刘忠洪;;关于混凝土绿色化应用的探讨[J];混凝土;2011年05期

9 李化建;谢永江;易忠来;谭盐宾;冯仲伟;方博;杨鲁;;混凝土电阻率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1年06期

10 王彦喜;;论影响混凝土混和物性能的因素[J];北京农业;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强;;解析远距离、大方量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施工技术[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2 丁抗生;;现代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刍议[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伟;申培亮;;基于电磁波传到特性的混凝土拌合物组分测定技术[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建宁;陈通;;浅谈混凝土强度的早期判定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5 王鑫;张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分析[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6 孙继成;周亚志;;近年来混凝土新技术成果概述[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自利;刘宝影;孔祥明;李永杰;周建启;;混凝土减缩防水密实剂干缩性能试验研究[A];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王玉瑛;王丽霞;杜守明;;普通混凝土用不同含泥量的砂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影响初步试验[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琼;徐强;於林锋;樊俊江;;复合砂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及应用效益分析[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邹秋林;李军;赖振宇;卢忠远;;掺粉煤灰重晶石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斌;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利用与混凝土的使用安全[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袁环;思维方法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建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徐菁;基于模糊系统方法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李林;珊瑚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马军涛;LDHs-MK复合防御体系改性混凝土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Z拇,

本文编号:1078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78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