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红黏土失水收缩过程的孔隙演化规律
本文关键词:压实红黏土失水收缩过程的孔隙演化规律
【摘要】:失水收缩是诱发黏性土体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揭示收缩开裂的内在机制对预防工程灾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压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风干条件下4种初始干密度试样的自由收缩试验。依据试样收缩曲线的特征,确定了4个特征含水率点,包括饱和含水率、比例收缩阶段中间含水率、缩限以及残余收缩阶段中间含水率。试样从饱和含水率状态风干到上述特征含水率点后立刻用液氮冻干法干燥,并通过孔隙分析仪测定该脱湿状态下的孔隙分布特征,着重探明细观孔隙体积与宏观总体积收缩的对应过程。结果表明:失水过程的前阶段(偏湿时)团聚体间的孔隙优先收缩,表现为大孔隙体积峰值半径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小孔径的孔隙体积则增多;而当达到残余阶段后团聚体内的孔隙会发生收缩,表现为小孔隙的体积峰值会减小;随着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土体进入零收缩阶段,团聚体间和团聚体内的孔隙均不会发生变化。整个失水过程中孔隙总体积明显减小,与所测得的宏观变化规律相吻合。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红黏土 收缩 孔隙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09084)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学位论文培优基金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3M542057)
【分类号】:TU446
【正文快照】: 1引言红黏土具有失水收缩的不良水理特性,属于一种典型的水敏性黏土,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分布。红黏土黏粒含量较高,少量的水分损失将会诱发大量的微观裂隙[1-3];同时,收缩开裂为雨水的渗入提供了顺畅的通道,其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土体的压缩性和渗透性[4-6],从而引起地基沉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俊平,殷宗泽;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指标与强度性质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06期
2 唐朝生;施斌;刘春;王宝军;;影响黏性土表面干缩裂缝结构形态的因素及定量分析[J];水利学报;2007年10期
3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非饱和重塑黏土干湿循环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4 王清,王剑平;土孔隙的分形几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5 唐朝生;施斌;刘春;王宝军;高玮;;黏性土在不同温度下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形态学定量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孔令伟;陈建斌;郭爱国;赵艳林;吕海波;;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栾茂田;汪东林;杨庆;李培勇;;非饱和重塑土的干燥收缩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唐朝生;崔玉军;Anh-Minh Tang;施斌;;土体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变形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9 谈云志;孔令伟;郭爱国;万智;;压实过程对红黏土的孔隙分布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5期
10 雷华阳;姜岩;陆培毅;邢贵发;;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孔径分布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威;张鹤年;张勇;;膨胀土渗透性室内试验与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杨为民;王晖;王兵;;动力加固前后细粒土粒度分布的分维特征及其工程意义[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李振,王清,范建华,刘莹,陈慧娥;固化软土微观结构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宋晶;王清;陈慧娥;孙铁;张中琼;张鹏;;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固结过程孔隙分维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清;桑伟锋;徐黎明;牛岑岑;周福军;杨静;;基于室内模拟实验的软土固结沉降的分形几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苑晓青;王清;孙铁;夏玉斌;陈慧娥;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过程中孔隙分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阳;贾俊超;王磊;;多孔结构孔隙特征的分形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鸣;龚壁卫;刘军;宋建平;;膨胀土(岩)渠坡现场监测技术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1期
9 张家俊;龚壁卫;王军;周小文;刘军;;降雨入渗下膨胀岩渠坡失稳的原位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9期
10 王军;龚壁卫;张家俊;周小文;谭峰屹;;膨胀岩裂隙发育的现场观测及描述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孔令伟;陈建斌;郭爱国;赵艳林;吕海波;;膨胀土边坡在多雨炎热环境下的响应过程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李志斌;徐超;黄亮;;水化后GCL中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尚彦军;王思敬;岳中琦;;全风化花岗岩孔隙及颗粒分布特征指标相关关系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李雄威;郭爱国;孔令伟;冯欣;;吸湿速率对膨胀土工程性状影响的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李建;唐朝生;王德银;刘宝生;朱昆;唐伟;;纤维加筋土的抗拉强度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白玉锋;李喜安;贾丽娜;陈阳;;重塑黄土收缩特性试验研究[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高梁;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拟试验与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郑书彦;滑坡侵蚀及其动力学机制与定量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5 夏春;稳定灌浆新型浆液与复合掺合料水工混凝土[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杨为民;强夯后高饱和度地基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刘熙媛;基坑开挖过程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及土的微观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占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陈慧娥;有机质影响水泥加固软土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潘宗俊;膨胀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胜军;红粘土路基水分运移规律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桑伟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羊群芳;基于湿陷、震陷、液化灾害的黄土微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娟;活性炭孔径分布分形表征与其吸附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吕海双;干湿循环下非饱和压实粘土边坡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高玉坤;干湿循环下非饱和土边坡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宏祥;红粘土路堑边坡防护的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汉彪;富地下水条件下膨胀土松散堆积体边坡柔性支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天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粉土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阶,徐蓉;岩石声学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胡瑞林,官国琳,李向全,张礼中;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3 高国瑞;黄土显微结构分类与湿陷性[J];中国科学;1980年12期
4 雷祥义;中国黄土的孔隙类型与湿陷性[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12期
5 王清;陈剑平;王敏;;长春地区黄土状土湿陷性的初步分析[J];吉林地质;1991年03期
6 杜忠信;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地质[J];人民长江;1994年01期
7 王恩志,孙役,黄远智,王慧明;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与实验模拟[J];水利学报;2002年05期
8 雷华阳;饱和软黏土固结变形的微结构效应[J];水利学报;2004年04期
9 张嘎,张建民,洪镝;面板堆石坝面板出现裂缝工况下的渗流分析[J];水利学报;2005年04期
10 齐清兰;张力霆;张振军;魏静;;渗透力作用下黏土的大应变固结理论与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世文;兰荣旺;;大连红黏土形成期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2 郭素兰;;韶关红黏土特征及其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3 侯军;;红黏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及对策[J];山西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4 吴瑞潜;谢康和;陈先华;钱维标;;水泥和粉煤灰加固红黏土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07期
5 钱征宇;;红黏土地区铁路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铁路;2007年02期
6 阳东升;黄质宏;;六盘水地区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征[J];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7 方薇;杨果林;余敦猛;;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变形特性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8 张林锋;肖欣;李辉;;桂林红黏土微结构特征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9 方薇;杨果林;;武(汉)广(州)客专武汉—韶关段红黏土工程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10 刘宝臣;牟春梅;;有机质污染红黏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力学效应分析[J];工业建筑;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思丽;曹小兵;;贵州红黏土地区工程问题及基坑变形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张辉;赵炳梓;张佳宝;;我国南方地区红黏土去除病毒能力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郭培玺;俞缙;陈俊生;;损伤理论在水泥红黏土试验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为才;中国地质专家破解几内亚红黏土秘密[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郑卫东;寒冷季节养猪两巧法[N];河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亮亮;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固结变形及桩网加固机理现场试验[D];中南大学;2010年
2 蒋正国;纤维红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余再西;有机酸对红黏土置换水泥土桩的腐蚀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9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8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