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25 21:35

  本文关键词: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羌族建筑 灾后重建 桃坪羌寨 北川新县城


【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几年,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工作主要分为原地恢复与重建、异地迁建与新建等几类,受此影响,羌族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及文化生活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出现了羌寨人口空心化、外来商品文化的过度冲击等现象,也有民居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民众生活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等积极的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羌族建筑的文化传统如何继承十分值得探讨。本文尝试总结羌族建筑灾后重建的规划建设特点与一般规律;探讨羌族建筑重建的策略和手法;研究地震后羌族建筑的更新案例并讨论得失。论文从四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做简要介绍,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出发点。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挖掘出本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和创新点,并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框架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羌族的文化及其传统建筑的特征,总体布局、单体特征、装饰特点几个方面作概述。第三部分首先简单分析地震对羌族非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研究讨论羌族建筑灾后重建实践的原则、策略、手法几个方面。将重建原则总结为四点,策略总结为三点,手法总结为五点。将实地调研的羌族建筑作为案例,运用到设计手法的讨论中。第四部分以羌族聚居地的两个典型案例,重点分析讨论,一个是原址重建的村寨案例,建筑类型较为单一,作为研究的一个点;另一个是异地新建的城镇案例,建筑类型丰富,作为研究的一个面。综合前文的研究,对羌族建筑灾后实践的得失进行讨论,探讨重建中的发展和更新,及问题与不足。本文在灾后永久安置阶段回顾灾后重建的过程,通过民族文化变迁和建筑风格变迁两条线索,引入本土设计观念和社区营造观念,探讨了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得失。希望能为今后灾后重建工作中地域性建筑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关键词】:羌族建筑 灾后重建 桃坪羌寨 北川新县城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章 绪论12-24
  • 1.1 缘由与背景12-13
  • 1.1.1 研究的缘由12
  • 1.1.2 研究的背景12-13
  • 1.2 研究的范围13-14
  • 1.2.1 研究的地域范围13
  • 1.2.2 研究的内容13-14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6
  • 1.3.1 研究的目的14
  • 1.3.2 研究的意义14-15
  • 1.3.3 创新点15-16
  • 1.4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6-20
  • 1.4.1 国内外灾后重建研究现状16-19
  • 1.4.2 羌族传统建筑研究现状19-20
  • 1.5 研究方法20-22
  • 1.5.1 文献研究法20
  • 1.5.2 比较研究法20
  • 1.5.3 归纳研究方法20-21
  • 1.5.4 田野调查法21-22
  • 1.6 论文框架及其技术路线22-24
  • 1.6.1 论文框架22-23
  • 1.6.2 论文技术路线23-24
  • 第二章 羌族文化与建筑特征24-59
  • 2.1 相关理论概述24-26
  • 2.1.1 本土建筑理论:从乡土建筑到新地域主义24
  • 2.1.2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24-25
  • 2.1.3 民族文化变迁和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25-26
  • 2.2 羌族概况和传统文化26-39
  • 2.2.1 羌族的历史和社会27-29
  • 2.2.2 羌族的宗教信仰和民居习俗29-36
  • 2.2.3 羌族所处的自然环境36-37
  • 2.2.4 羌族的传统文化37-39
  • 2.3 羌族传统建筑艺术39-58
  • 2.3.1 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与演变40-41
  • 2.3.2 羌族传统民居的空间与布局41-53
  • 2.3.3 羌族传统民居的构造与工艺53-58
  • 2.4 本章小结58-59
  • 第三章 羌族建筑灾后重建实践策略与手法研究59-99
  • 3.1 羌族受灾概况59-63
  • 3.1.1 羌族非物质文化受到的影响59-61
  • 3.1.2 羌族生活方式受到的影响61-63
  • 3.2 羌族建筑灾后重建的原则63-73
  • 3.2.1 因地制宜64
  • 3.2.2 安全适用64-69
  • 3.2.3 平衡发展69-71
  • 3.2.4 文化传承71-73
  • 3.3 重建的实践策略73-79
  • 3.3.1 多方参与73-77
  • 3.3.2 功能更新77
  • 3.3.3 节能减排77-79
  • 3.4 重建的设计手法归纳79-98
  • 3.4.1 基于地域文化的社区营造79-82
  • 3.4.2 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设计82-85
  • 3.4.3 适宜现代乡土生活的功能设计85-89
  • 3.4.4 就地取材和图腾元素设计89-94
  • 3.4.5 改良的地域性工艺与技术设计94-98
  • 3.5 本章小结98-99
  • 第四章 羌族建筑灾后重建实践案例及讨论99-140
  • 4.1 村寨案例——桃坪羌寨99-111
  • 4.1.1 桃坪羌寨概况100-103
  • 4.1.2 桃坪羌寨新寨的规划理念103-105
  • 4.1.3 桃坪羌寨的空间结构105-108
  • 4.1.4 桃坪羌寨新寨的建筑设计108-110
  • 4.1.5 其他村寨情况110-111
  • 4.2 城镇案例——北川新县城111-137
  • 4.2.1 北川概况111-115
  • 4.2.2 北川新县城文化建筑115-134
  • 4.2.3 北川新县城安置居住建筑134-137
  • 4.3 羌族建筑本土实践的得失及讨论137-140
  • 4.3.1 重建中的发展和更新137-138
  • 4.3.2 重建中的问题和不足138-140
  • 结语140-142
  • 参考文献142-148
  • 附录148-1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1-152
  • 致谢152-153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超;论哈尔滨城市建筑风貌多元化与保护[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明浩;李小羽;;天津市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3 韩伟光;;满洲里市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朱华;;浅论浦东建筑文化建设[J];中外建筑;2007年10期

5 赵仲毅;张锡英;;寓建筑于环境之中——谈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J];建筑学报;2007年12期

6 轩遄;;看建筑品文化[J];新湘评论;2008年03期

7 傅娟;;岳阳近代西式建筑[J];古建园林技术;2008年01期

8 全世海;;浅析天津近代西洋建筑文化[J];天津电大学报;2008年02期

9 向晓航;;融合与碰撞——我国当代建筑的思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8期

10 刘西;;“新乡土主义”在建筑风貌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筑风貌研究为例[J];规划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元鼎;;岭南新建筑的特征及其地域风格的创造[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陆家桂;;建筑:城市文化的标志——兼谈建筑的设计美[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陆元鼎;;岭南新建筑的特征及其地域风格的创造[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健;谢毅;杨洪露;魏磊;;三峡库区城市建筑风貌控制体系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田亚莲;;谈黑井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6 陈樟德;;杭州吴山传统建筑与风景资源研究[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郑金荣;罗熙文;;城市化进程中村落旧建筑的再利用研究——以深圳太阳山艺术中心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赵仲毅;张锡英;;寓建筑于环境之中——谈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陆琦;梁林;;传统风格建筑的现代重构——以惠州天后宫项目为例[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岳川;;广东近代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晓明;提升建筑风貌 改善城乡环境[N];绵阳日报;2009年

2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所 赵瑾;让现代功能与地域特色催生建筑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实习生 刘庆;80余幢建筑 乔装打扮换“新衣”[N];绵阳日报;2010年

4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王大治;哈尔滨建筑:中西合璧的典范[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胡续发;加强全省城乡建筑风貌规划和监管[N];海南日报;2012年

6 王宁;水乡特色:东莞建筑风貌设计惹争议[N];中华建筑报;2013年

7 顾孟潮;建筑“门外汉”的社会担当[N];文艺报;2014年

8 记者 吕禹 实习生 沈锡敏;875幢建筑修整完成古城面貌焕然一新[N];绍兴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程莉莉;雷人的建筑该消停消停了[N];工人日报;2014年

10 实建;广州建筑:开放,,然后包容[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健松;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D];清华大学;2009年

2 杨思声;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侯正华;城市特色危机与城市建筑风貌的自组织机制[D];清华大学;2003年

4 王信;美国旧建筑再利用制度安排及对上海的借鉴[D];同济大学;2007年

5 苏宏志;系统科学的建筑观与创作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东升;“内地化”进程中甘孜州城镇传统建筑类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丁鼎;北方传统建筑——“阁”的比析及其现代演绎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蒋力;秀山梅江河地域特色风貌建筑设计探索[D];重庆大学;2015年

4 夏天;徽州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传承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章磊;厦门营平片区风貌建筑保存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徐岩;河南省神W暪耪蚍缑脖;す婊甗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代伟;云南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批判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中方;秀山梅江河旧建筑更新与风貌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刘妍彤;徐州沙塘站废弃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改造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余欢;广州传统茶楼建筑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95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95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