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剪切变形的箱型空心楼盖拟板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考虑剪切变形的箱型空心楼盖拟板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工程 空心楼盖 拟板法 剪切变形 有限元法 解析解
【摘要】:根据Timoshenko梁剪切理论和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了剪切变形对空心楼盖箱型构件挠度的影响;依据弹性薄板理论,对比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多种拟板方法的思路和计算精度;提出了等效实心平板剪切模量的取用方法和实用的考虑剪切变形挠度的修正手段。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变形对空心楼盖的影响远大于实心楼盖;规程拟板法优于其他拟板方法,但其挠度计算值与空心楼盖实际值存在误差;现有基于抗弯刚度相等的拟板方法不能正确反映空心楼盖的剪切变形大小。该文基于"剪切刚度相等"提出的剪切模量取用方法和挠度修正方法能同时适用于构造各向同性和构造各项异性空心楼盖,计算效果均优于其它拟板法。该文成果可供分析和设计时参考。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关键词】: 结构工程 空心楼盖 拟板法 剪切变形 有限元法 解析解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DJXS10200005)
【分类号】:TU375.2
【正文快照】: 空心楼盖由于其结构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整体性好和适用于大跨度建筑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地,箱型空心楼盖由于其刚度在两跨度方向分布均匀、布模灵活、对异型边板适应性强和设计计算效率高的优点,较筒体、筒芯内模空心楼盖得到更多青睐,这也激发了许多研究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考重;李自然;王莉;孙双军;房晓朋;王超;;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S1期
2 黄勇,马克俭,张华刚,肖建春,江绍飞;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06期
3 周绪红;陈伟;吴方伯;黄海林;李骥原;;混凝土双向密肋装配整体式空心楼盖刚度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仁杰;吴转琴;李佩勋;刘景亮;;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无梁楼盖的挠度和弯矩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2 阮文川,丁敬华;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在工程上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3 林宝新;中国科大北区学生食堂结构设计[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4 黎虹;何建;韩冬;赵金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参数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4期
5 罗杰;王东权;于广云;欧阳章智;;空心型箱形铁路框架桥的力学性能分析[J];世界桥梁;2012年01期
6 尚仁杰;吴转琴;李佩勋;;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正交各向异性和等效各向同性板计算方法[J];工业建筑;2009年02期
7 段渝忠,黄勇,马克俭;空腹夹层板节点破坏试验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陈波,黄勇;密肋板的拟双层板半连续化分析方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黄勇,戚欣,马克俭;空腹夹层板连续化分析的两种模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陈波,郑旭东,黄勇,马克俭;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昭清;双向筒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空心楼板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孙涛;现浇石膏外墙多高层钢网格盒式节能住宅结构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其明;现浇石膏外墙钢筋砼高层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忠年,王玮;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尚仁杰;吴转琴;李佩勋;刘景亮;;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无梁楼盖的挠度和弯矩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3 肖建春,,马克俭;剪力键式双向空心大板结构的超级有限元分析[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马克俭,肖建春;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整体稳定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肖建春,马克俭;剪力键式双向空心大板的分解刚度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6 肖建春,马克俭;采用剪力键式双向空心大板体系的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黄勇,陈波,康宇;空腹夹层板的构造及连续化分析方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8 沈蒲生,刘哲锋;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的挠度计算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丁建民;张云;;叠合箱网梁楼盖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工人;2008年01期
10 欧进萍,陈敬生,熊丹安;角点支承双钢筋双向密肋大楼板全过程分析的混合矩形积层单元法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昭清;钱稼茹;徐焱;王宗纲;赵雷;;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舒适度试验和计算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11期
2 秦海龙;吕红勋;刘丹;;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经济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33期
3 侯天成;;浅谈空心楼盖的设计与施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32期
4 赵剑;;浅析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在现代化工厂房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20期
5 崔博,祝伯学,仝为民;现浇预应力空心楼盖的工程应用[J];施工技术;2001年07期
6 杨凡;现浇无梁空心楼盖的施工[J];煤矿现代化;2004年03期
7 ;简讯[J];建筑结构;2005年06期
8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获批准施行[J];特种结构;2005年03期
9 傅礼铭;;现浇混凝土薄壁筒芯空心楼盖技术及其在深圳的应用[J];深圳特区科技;2005年00期
10 王艳剑;施宏飞;李伟;;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及应用[J];浙江建筑;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群;刘俊岩;李克翔;;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整体性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胡晓红;张云丽;;筒芯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刘士路;郝二雷;;现浇空心楼盖技术在郑州楷林国际大厦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4 徐中文;;大跨度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体系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志伟;原国平;刘波涛;;浅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板施工[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6 潘志灏;肖伟;;玻纤增强复合筒芯为内模的现浇空心楼盖施工技术[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辑)[C];2009年
7 罗广;董卫国;葛兴杰;;新型预应力空心楼盖技术在广电中心工程中应用[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九辑)[C];2008年
8 娄学军;;箱形内模现浇空心楼盖施工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翁兴良;李予忠;李玉;李晓玉;;新型预应力空心楼盖技术在石家庄市广电中心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敏;乔清泉;刘华东;丁善兵;;大空间、大跨度框架结构无黏结预应力现浇空心楼盖施工[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凌 通讯员 成东晖;“巨星建材”称雄业界[N];湖南日报;2006年
2 驻河南记者 秦军舰 通讯员 李建伟;空心楼盖专利持有人郑州维权成功[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孟乐;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应用[N];晋中日报;2011年
4 米东峰;如何消除现浇空心楼盖施工通病[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见习记者 易立权;用“专利池”组建产业联盟[N];湖南经济报;2005年
6 何淼玲邋通讯员 曾妍;邱则有:中国专利第一人[N];湖南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建伟;河南合美“薄壁箱”专利为建筑“节能减负”[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立;邱则有:专利宝贝“很好玩”[N];法制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志国;班仕达: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体系的创新力量[N];中国建材报;2014年
10 记者 陈磊 刘莉;发明家必须深谙专利经营之道[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昭文;现浇混凝土蜂巢芯空心楼盖力学性能与经济性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欢欢;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李旭;装配整体式空心楼盖的刚度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4 王广义;多跨柱支承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5 李德朋;薄壁箱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静动力分析与施工技术[D];郑州大学;2013年
6 杨润峰;新型密肋空心楼盖结构选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7 邓然;考虑剪切变形的箱形空心楼盖拟板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谭贵福;新型装配整体式双向密肋空心楼盖受力性能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9 孙天龙;新型装配整体式密肋空心楼盖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10 韦涛玉;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若干问题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0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0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