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节理间距对柱状节理玄武岩隧洞稳定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22:23

  本文关键词:节理间距对柱状节理玄武岩隧洞稳定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节理间距 遍布节理 柱状节理 硐室稳定


【摘要】:在提出一种改进的包含节理间距的柱状节理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节理间距、节理倾角、围压三者联合作用对柱状节理岩体应力 应变曲线、岩体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节理间距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其岩体强度等于岩块强度;节理间距减小至一定程度时,其岩体强度等于遍布节理强度;(2)节理间距对岩体应力 应变曲线的3个阶段均有较大影响,弹性变形、屈服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着节理间距的增大而增大;(3)当围压增高时,节理间距导致的岩体劣化特征减弱,到达岩块强度和遍布节理强度的节理间距均减小;(4)当某一节理面倾角小于45°-φ/2或者大于45°-φ/2时,岩体不沿节理面破坏,即使改变节理面间距,其强度也不发生变化;而当节理面倾角大于45°-φ/2小于45°-φ/2时,岩体沿节理面发生破坏,并且随着节理面间距的增大,强度增大;(5)一类柱状节理可以按照遍布节理模型来考虑,但是二类、三类柱状节理由于节理间距较大不能按照遍布节理来考虑,而应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包含节理间距的柱状节理模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岩石力学 节理间距 遍布节理 柱状节理 硐室稳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23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315)
【分类号】:TU457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是一种充满了各种不连续面的地质材料,节理就是这种不连续面的典型代表,节理岩体强度一方面受岩石和节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节理几何特征(如数量、方向、间距等)的影响[1]。目前针对节理面的模拟,主要通过隐式和显式两种方法来实现。显式方法是借助节理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文棠;徐卫亚;宁宇;孟国涛;;节理玄武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4期

2 金华;王媛;;多组贯穿节理岩体的扩展遍布节理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3 刘新荣,姜德义,鲜学福,任松;单节理岩体在真三轴压缩状态下强度特性的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0年02期

4 李永盛,孙钧;多组节理岩体洞室的蠕变特性及其粘弹塑性效应[J];同济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5 冷先伦;盛谦;朱泽奇;张勇慧;;遍布节理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君,吕和林,李安洪;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2 钟卫;周德培;杨涛;冯君;;顺层岩石高边坡在卸荷条件下失稳长度的确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3 李建林;陈兴周;;岩体破坏准则及其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4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李根;;软弱夹层对深部地下洞室围岩损伤模式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胡义;徐光黎;申艳军;朱可俊;;块体理论在水电站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7 胡宇庭;黄达;刘卫华;;三峡地下厂房岩体结构及围岩稳定性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吕韬;梁莉;刘祥友;王登峰;傅翔;;层间接触状况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9 郑颖人;王永甫;王成;冯夏庭;;节理岩体隧道的稳定分析与破坏规律探讨——隧道稳定性分析讲座之一[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0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辉;康毅力;李大奇;游利军;;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面结构模型及应力敏感性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达明;尚彦军;吴锋波;张巍;张翔;;基于矿物结构与钻探的花岗岩地质强度指标研究及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祁生文;伍法权;;高地应力地区河谷应力场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4 张年学;盛祝平;李晓;李守定;赫建明;;岩石泊松比与内摩擦角的关系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周剑;张路青;胡瑞林;王学良;;大型结构面产状影响下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南世卿;张永坤;杨天鸿;;边坡岩体强度参数分析及稳定性计算[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小林;谢和平;王启智;;大理岩的高应变率动态劈裂实验[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夏桂云;Yoshimine M;宋丽;;统一强度理论对土质材料的实验验证和对比[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强;秦四清;马平;;岩石蠕变的应力-应变比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张永安;滇中红层路堑边坡与路堤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剑锋;考虑扰动影响的土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徐义洪;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亮;浅埋及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大跨度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曾凯波;大冶铁矿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建钧;水平定向钻孔应力—应变及失稳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殷凤霞;大红山铜矿435中段54-58盘区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大新,杨林德;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2 邬爱清;杨启贵;周火明;丁秀丽;尹健民;姜小兰;;清江水布垭枢纽地下厂房岩石力学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4期

3 邬爱清,周火明,任放;岩体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6期

4 黄国明,黄润秋;某坝址玄武岩岩体强度和变形特性[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6期

5 芮勇勤,贺春宁,王惠勇,陈宇亮,Yue Z Q,Lee C F,唐春安;层状边坡渐进破裂与失稳过程数值模拟探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7 程东幸,刘大安,丁恩保,陈卫红,潘炜,刘艳辉,郭华锋;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龙滩水电站工程边坡为例进行三维变形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8 冯君,周德培,李安洪;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模型试验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9 任爱武;伍法权;范永波;熊峥;胡秀宏;;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拱大型不稳定块体分析与预测[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10 沈满德;余圣甫;王宁;;蒙特卡罗法模拟晶粒生长过程中的Voronoi模型[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建设;盾构施工开挖面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黄书岭;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宾;杨春和;包宏涛;殷黎明;;岩体节理平均迹长估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2 申艳军;徐光黎;董家兴;朱可俊;;节理平均迹长与统计窗选位关联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肖维民;夏才初;王伟;;考虑三维形貌特征的粗糙节理渗流空腔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4 史玲;蔡美峰;赵坚;;充填节理破坏机理及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范祥;曹平;张春阳;;节理体积的计算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6 耿文志;三参数节理玫瑰花图的编制和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唐辉明;节理的断裂力学机制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2期

8 傅萌萌;杨芮;陈海霞;潘少华;;断续节理扩展机制的离散元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11期

9 李树荣;高峰;廖孟柯;梁忠雨;;岩石粗糙节理剪切强度的分形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1期

10 茹忠亮;蒋宇静;;弹性纵波入射粗糙节理面透射性能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育梁;闭历平;;节理单元法求解节理岩体力学问题[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张平;吴德伦;;节理爆破的工程实践[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夏才初;;论JRC[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黄丹;王剑峰;;光滑节理模型在锦屏大理岩中的应用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邵珠山;宋林;;节理处爆炸波的能量衰减规律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贵宾;杨春和;殷黎明;高敬;;岩体节理模拟与甘肃北山预选区节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段文杰;李世海;冯春;;基于平衡颗粒法生成地质体复杂节理面网格的方法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8 张吉宏;刘红岩;;节理性质对岩体爆破破坏模式影响的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许宏发;;节理表面分形特征与分维计算[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含波纹度节理的形貌和剪切性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节理剪切渗流耦合特性及加锚节理岩体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3 殷黎明;甘肃北山花岗岩节理水力、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梅涛;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优化及在甘肃北山芨芨槽岩块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许年春;岩体节理多参数反演的反射波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苏楠;基于节理组构的应变分析及其在碎屑岩褶皱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7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秦昊;断续节理岩体锚固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宇;软岩瞬时及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敬;甘肃北山候选场址花岗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和组合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刘磊;节理破碎岩体隧道稳定性及锚固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化;基于三维表面形貌参数的花岗岩节理剪切破坏基本规律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曲广t;基于节理几何参数不确定性的边坡稳定性和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冯海鹏;不同剪切速率下节理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房江锋;黄土节理抗剪强度和渗透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柏俊磊;非贯通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三峡大学;2014年

8 王玺;考虑节理影响的黄土窑洞稳定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马海萍;不同产状节理对岩体特性的影响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高朋杰;节理岩石透水机理的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5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05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