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职住平衡与通勤的苏州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1 05:31

  本文关键词:基于职住平衡与通勤的苏州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职住平衡 通勤 职住空间 苏州市


【摘要】: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平衡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交通出行调查数据,从不同的空间尺度,采用平衡度指标、自足性指标以及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测度苏州市职住空间的结构特征和职住平衡情况。研究认为,苏州市总体职住平衡处于合理范围,但由于苏州市的产业布局导致职住空间分异明显,随着城区一体化的发展,职住空间结构正在加速重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和住房等城市发展政策方面提出优化苏州市职住平衡的建议,为苏州市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职住平衡 通勤 职住空间 苏州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33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城乡规划学)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居住与就业是城市的重要活动,城市的居住与就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减少出行的次数和长度,合理地安排就业与居住的空间结构成为城市规划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减少出行,主要通过创造数量相当的就业岗位和居住人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2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3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4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5 孟斌;;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6 柴彦威;张艳;刘志林;;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7 孙铁山;王兰兰;李国平;;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8 胡娟;胡忆东;朱丽霞;;基于“职住平衡”理念的武汉市空间发展探索[J];城市规划;2013年08期

9 周江评;陈晓键;黄伟;于鹏;张纯;;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的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以西安为例[J];地理学报;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吴莉萍;黄茜;周尚意;;北京中心城区不同社会阶层混合居住利弊评价——对北太平庄和北新桥两个街道辖区的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沙默泉;田光进;;美国菲尼克斯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及其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邴燕萍;耿慧志;;居住与就业平衡对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影响——以日本东京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涂婷;潘鑫;;城市多中心空间布局对交通拥堵的疏导——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2期

6 冯筱;于漪;孙斌栋;郭研苓;;多中心城市结构下的通勤交通效应——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7 马林;徐文珍;陈莎;杨少辉;;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政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8 赵虎;;职住平衡角度下的城乡空间结构统筹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9 姜煜华;甄峰;;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评价——以广东清远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德起;许菲菲;;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居民通勤状况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瑞明;王兴平;;民生优先视角下的弱势群体就业空间初探——以南京老城区残疾人就业空间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富花;赵珊;郭春娥;;基于职住平衡的城市新区用地构成研究——以京津合作园区用地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罗超;孙靓雯;;基于抑制机动性的低碳街区布局模式探讨[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卢有朋;;基于职住平衡的低碳城市组团空间结构模式与政策引导[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莎;马林;杨少辉;;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姜煜华;甄峰;;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评价——以广东清远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胥明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许炎;;苏州工业园区职住分离问题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10 刘伟奇;程炜;;苏州工业园区职住空间错位现象及影响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蔚;国外生态村历史演进与整体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岳晓鹏;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郭永昌;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霞;城市通勤交通与居住就业空间分布关系——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途径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定惠;中国西部大城市过剩通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雄伟;我国大都市区新城规划的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芳;杭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利用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卓;北京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居住关系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5 么贵芬;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时空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罗飞;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研苓;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丽芬;杭州城市新增长区九堡镇“职住空间”特点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崔秉亮;城市贫困群体保障性住房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向诗剑;复杂自适应系统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扩散的仿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2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3 谷一桢;郑思齐;曹洋;;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4 杨涛,王琳,周征舸;马鞍山市居民出行选择决策心理研究[J];城市规划;1994年04期

5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6 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7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8 陶希东;国外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9 郑国;;开发区职住分离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3期

10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玮;基于GIS支持的北京市就业空间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蓉;;四川古镇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巧真;孙悦民;;基于遥感和GIS的典型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分形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乐;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晓露;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黄青平;秦岭火地塘水源涵养型松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严玲;合肥经济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培育机制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5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25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