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搜索算法的超高层建筑供用电可靠性评估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层搜索算法的超高层建筑供用电可靠性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层建筑 搜索算法 拓扑图结构 供用电可靠性
【摘要】:根据超高层建筑供电特点和管理需求,提出了超高层建筑供用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和超高层建筑供用电可靠性计算方法——分层搜索算法。该指标体系和搜索算法不仅能对传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还能对用户内部用电可靠性进行分析,包括用户内部整体可靠性和用户负荷点可靠性,可以对超高层建筑内部实现精益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一栋由两路电源供电的超高层建筑为例,采用文中提出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对该建筑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路并列供电的电源,在同时供电和一路运行、一路检修时,用电可靠性相差不大,而两者的停电损失期望值可相差1.5倍多,该结果能为用户内部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指导。算例证明了文中提出的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分层搜索算法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搜索算法 拓扑图结构 供用电可靠性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1820140017)
【分类号】:TU976.1
【正文快照】: 传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还能对用户内部用电可靠性进行分析,包括用户内部整体可靠性和用户负荷点可靠性,可以对超高层建筑内部实现精益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一栋由两路电源供电的超高层建筑为例,采用文中提出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对该建筑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路并列供电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明,张静,李生虎;基于序贯蒙特卡罗仿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J];电网技术;2004年03期
2 宋云亭;吴俊玲;彭冬;张东霞;梁才浩;邱野;陈志刚;吴琼;曹静;;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网供电可靠性预测方法[J];电网技术;2008年20期
3 邵黎;谢开贵;王进;游春;;基于潮流估计和分块负荷削减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网技术;2008年24期
4 李蕊;李跃;苏剑;卜宪德;侯义明;;配电网重要电力用户停电损失及应急策略[J];电网技术;2011年10期
5 胡小正;王鹏;;2009年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现状分析[J];供用电;2010年05期
6 赵华;王主丁;谢开贵;李文沅;;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11期
7 李蕊;李跃;徐浩;刘海涛;苗世洪;陈健;蔡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的重要电力用户典型供电模式评估[J];电网技术;2014年09期
8 杨成德;黄丽;;超高层与特大型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设计[J];建筑电气;2011年04期
9 ;我国大陆2009年底已建成180m以上高层建筑统计[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焰;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伟;;基于实时测量的电网运行方式可靠性评估系统[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杨媛;吴俊勇;吴燕;;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的模糊评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刘百东;;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玻璃;2011年07期
4 杨明海;刘洪;王成山;何文涛;陈彬;吴涵;;中压配电系统供电模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喻浩;焦绍光;;舰船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初探[J];船电技术;2006年04期
6 任明珠;邰能灵;王鹏;倪明杰;卫卫;;基于直接不交化最小路的船舶电力主接线可靠性分析[J];船电技术;2009年12期
7 李明浩;;10kV架空配电网接线方式可靠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周任军;冯剑;杨洪春;苏盛;周葛城;;考虑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变电站主接线可靠性评估[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9 杨文宇,刘健,余健明,燕飞;基于风险度评价的配电网灵活规划[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8期
10 李红江;鲁宗相;王淼;朱凌志;焦绍光;;基于可靠性模型的船舶电网拓扑结构对比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宗兵;;基于简约模型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2 吴文传;冯永青;张伯明;汪皓;;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曾胜斌;林少芬;江小霞;;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均华;杨淑英;;FTA法在大型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再华;白晓民;;大型电网运行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综述[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国旺;王均华;杨淑英;;故障树分析法在大型电力变压器故障研究中的应用[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曲芳;贺莉;孙广洲;秦文莉;;计及停电用户数的孤岛划分模型[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付朝霞;许跃进;;农村电力网用户停电损失的初步探讨[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9 史济全;黄民翔;;基于RAMSES的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袁德富;张勇军;;模糊关联度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英;基于事故链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群;电力系统大停电的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施希;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杨媛;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田廓;不确定条件下输电投资经济学分析及决策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周景宏;能效电厂理论与综合资源战略规划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茜;风电场与输电网协调规划的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杨卫红;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模型及风险规避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10 王博;复杂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及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剑;计及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变电站主接线可靠性评估[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耀;云浮供电局2010-2013年供电可靠性发展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冼心培;基于负控用户停电时间的可靠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梅豫明;“十二五”粤东高压输电网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蕊;配电网可靠性与重要电力用户停电损失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梁双;城市电网供电安全判据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黄晓亮;创建先进供电企业中供电可靠性的评估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勇建;城市配电网规划及其技术评估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郭仁桀;基于风险理论的输电网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光涨;平阳县昆阳镇高中压配电网络评估与改造规划[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德;重要建筑物供配电及电源联锁探析[J];电工技术杂志;2002年02期
2 相晓鹏;邵玉槐;;基于最小割集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力学报;2006年02期
3 随新鲜;王倩;杨亚强;;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电力学报;2010年01期
4 李可;马孝义;邢化玲;任博文;;基于网络等值的复杂中压配电网修正的可靠性评估模型[J];电力学报;2010年02期
5 颜萍,顾锦汶,张广;一种快速高效的配电网供电恢复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4期
6 郭永基,Kofi;考虑容量约束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7期
7 谢开贵,周平,周家启,孙渝江,龙小平;基于故障扩散的复杂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8 李志民,李卫星,刘迎春;辐射状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故障遍历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2期
9 王成山,王赛一,葛少云,谢莹华,尹页秀,林瑞兴;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24期
10 刘传铨;张焰;;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城市电网可靠性与计划的经济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秋雅,王宜臣;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与形式问题[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上海超高层大厦的智能化安全防范[J];上海房地;2000年12期
3 ;世界超高层建筑排名[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郭培蓓;超高层建筑主裙楼基础关系及其处理方式探析[J];建筑施工;2003年01期
5 程贵清;超高层建筑的倒塌与结构的强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年09期
6 ;台北101大楼设计理念[J];时代建筑;2005年04期
7 屈湘玲,王扶雨;对话“超高层”[J];中外建筑;2005年01期
8 章华平;;上海建工“特殊环境下超高层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课题近通过鉴定 七项专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J];建筑施工;2006年02期
9 章华平;;上海科委资助 上海建工领衔 组建交叉领域创新团队 集群化研究专攻超高层建造技术[J];建筑施工;2006年06期
10 陈奇;;浅谈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J];科技资讯;2006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汉平;李惟钟;;京广大厦——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诞生记[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2 于岱峰;苗晓辉;王召泽;;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军;;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4 倪明;;浅析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技术[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朱川海;方朔;赵昕;丁鲲;;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超前施工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王伟;;超高层建筑消防联动系统分析[A];2012年广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选[C];2012年
7 陈浩;;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斌;李筱斌;包洪兴;;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陈龙珠;梁发云;刘玮;严平;;香港某超高层建筑倾斜原因综合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楼国山;;旋转形体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中国超高层建筑走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韩庆文 汤璇;鼓励还是慎行,,超高层建筑的两难选择[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曾雅亓 欣欣 杨凯;广州不宜再建超高层建筑[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汤璇;超高层建筑宜少不宜多[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吴琼;发展超高层建筑是大势所趋[N];广东建设报;2008年
6 张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N];建筑时报;2008年
7 记者 刘宇;大体量“超高层”或能稳房价[N];昆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凡;超高层建筑:零耗能生长[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9 记者 赛豫龙;厦门步入“超高层时代”?[N];厦门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任佳;科技托起超高层建筑[N];中国建设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奇科;考虑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的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1[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小康;典型超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朱杰;超高层建筑竖井结构内烟气运动规律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郅伦海;城市中心边界层风特性及超高层建筑动力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金虎;X型超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慧丹;设计迷途[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强;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尺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高峰;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超高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郭敏锋;新世界时代科贸中心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何强;超高层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王宇;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逄扬;超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余杰生;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国志;超高层建筑冬季烟囱效应的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9 刘蕾;超高层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李茉;城市生态系统视角下的超高层住宅分析及相关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6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2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