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渗流影响下岩石损伤和渐进破裂演化过程的数值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2:30

  本文关键词:渗流影响下岩石损伤和渐进破裂演化过程的数值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裂隙岩体 渗流-损伤耦合 随机弱化 三轴加载 渐进破裂


【摘要】:在FLAC-3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岩石破裂过程的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程序,对渗流-损伤耦合作用下岩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含原生裂隙和弱化单元的非均质试件在单轴、三轴加载下的破坏过程,并与非渗流条件下试件在单轴、三轴压缩下的破坏过程相对比,通过动态显示损伤状态、渗流场,并分析应力应变关系、位移图等,对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和渐进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234;5127909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AZ001)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裂隙岩体是坝基、边坡及地下硐室等岩石工程中广泛遇到的一类复杂的岩体,其强度、变形和渗透性等特性将直接影响各类岩土工程施工设计与运行期的稳定性,因此关于裂隙岩体的力学特性及其与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领域关注的方向。自法国Malpasset拱坝(1959年)在初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柴军瑞,仵彦卿;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多重裂隙网络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2 郑少河,朱维申;裂隙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理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3 常宗旭,赵阳升,胡耀青,杨栋;三维应力作用下单一裂缝渗流规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4 姜振泉,季梁军;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5 付金伟;朱维申;谢富东;薛伟强;张敦福;李勇;;岩石中三维双裂隙组扩展和贯通过程的试验研究和弹脆性模拟[J];岩土力学;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昱;叶源新;刘光廷;李鹏辉;;多轴应力作用下砂砾岩单裂隙渗流规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唐红梅;陈洪凯;关明芳;;边坡渗流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夏筱红;杨伟峰;崔道伟;刘浪涛;赵娟娟;赵朋朋;;采场底板岩石渗透性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3期

4 任高峰;王官宝;郭玉龙;;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6期

5 柴军瑞,仵彦卿,袁继国;裂隙水流对裂隙壁的双重力学效应[J];工程勘察;2002年05期

6 王一栋;姜振泉;孙强;张蕊;;煤系泥岩全应力—应变渗透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7 高全臣;陆华;王东;何广骥;;多孔隙流固耦合砂岩的冲击损伤效应[J];爆炸与冲击;2012年06期

8 吴实渊;肖南;;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研究综述[J];工程勘察;2013年04期

9 王伟;吕军;刘桃根;顾锦健;徐卫亚;;静水条件下砂岩渗透性的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10 刘阳;;浅埋压力隧洞抗裂设计数值模拟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国良;梁冰;;煤炭开发中相关渗流力学问题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李云安;葛修润;张鸿昌;糜崇蓉;;岩-土-结构强度参数估算及其应用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柴军瑞;;地下水动力学非线性问题综述[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孙粤琳;沈振中;吴越健;;岩体裂缝扩展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柴军瑞;;岩土体多相介质多场耦合作用与工程灾变动力学研究简述[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常宗旭;赵阳升;冯增朝;杨栋;;水射流在煤层中水平钻孔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旭升;;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应变-渗透耦合效应[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常宗旭;杨栋;冯增朝;赵阳升;;煤层水力钻孔定向控制新方案[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杨红伟;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与孔隙水耦合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啸;高压水射流割缝的破煤机理及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苏利勋;无网格法数值模拟岩体单裂隙水力劈裂[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何涛;不同水灰比水泥灌浆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冯仕能;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形式选择准则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育奎;海底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董海宝;非可溶岩隧道涌突水量及危险性预测评价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凌云;高压水荷载下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涛;基于流固耦合的岩溶管道对水工隧洞围岩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春凯,尹祥础,李世愚,蔡戴恩;非穿透裂纹平板试件三维破裂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2 郭彦双;朱维申;;压剪条件下预埋椭圆裂纹三维扩展实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4 陶振宇,窦铁生;关于岩石水力模型[J];力学进展;1994年03期

5 柴军瑞,仵彦卿;岩体多重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2期

6 张金才,刘天泉,张玉卓;裂隙岩体渗透特征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7年05期

7 杨延毅,周维垣;裂隙岩体的渗流-损伤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水利学报;1991年05期

8 仵彦卿;岩体水力学基础(五)——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裂隙网络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年05期

9 仵彦卿;岩体水力学基础(六)——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双重介质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年01期

10 柴军瑞,仵彦卿;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网络渗流模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正召;唐春安;唐世斌;徐涛;朱万成;杨天鸿;;三维裂纹扩展的模拟试验[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彦双;脆性材料中三维裂隙断裂试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2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3 张树光;赵亮;徐义洪;;裂隙岩体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王月英;姚军;黄朝琴;;裂隙岩体流动模型综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杨建平;陈卫忠;吴月秀;谭贤君;;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张量数值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8 周志芳;裂隙岩体三维渗流问题的边界元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9 刘培泰,张景德,王乃光,,潘和平,刘吉善;裂隙岩体强度试验单点法及其前景[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梁作景;;坚硬裂隙岩体中洞库的锚喷支护[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蒋爵光;凌建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强度预测[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刚;;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勇;稀疏裂隙岩体三维饱和水流—传热及热应力半解析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杨海清;裂隙岩体动态损伤局部化机理的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韩松峰;裂隙岩体在水—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析及其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白兰兰;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徐剑;层状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齐曲;裂隙岩体的随机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林;基于分形理论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6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46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