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2000-2010年杭州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组织重构

发布时间:2017-11-07 13:05

  本文关键词:2000-2010年杭州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组织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变动 大都市区 空间重构 杭州


【摘要】:采取"五普"、"六普"人口数据,对近10年来杭州城市人口空间变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近郊区通勤人口的交通出行调查,界定杭州都市区空间范围及其未来生长空间。研究发现,上轮总体规划确定的"一主三副六组团"格局,已成为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格局。同时,提出"一主六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形成新时期杭州大都市多中心的空间形态,构建不同空间尺度的多中心体系,以引导城镇化人口合理集聚和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并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小城镇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 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201165;413011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D010004;LY16D010008;LY14D010003) 杭州市规划局招标项目“杭州市六组团规划研究”
【分类号】:C922;TU984.113
【正文快照】: (2015)11-0030-09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在国外学界属于比较经典的研究领域,如霍尔[1]根据人口的分布变化,将城市演变分为6个阶段,流失中的集中、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和流失中的分散,第5个阶段标志着郊区化的开始[2]。同时,利用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守红,宁越敏;城市化与郊区化:转型期都市空间变化的引擎——对广州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卓然;许龙;鄢浩;;哈尔滨城市化近域推进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2 陈成;;海南省村镇空间集聚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3 邱汉周;金晓玲;胡希军;;合淮同城化的战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陈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特征问题与建设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潇潇;朱传耿;;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张文新,朱良;中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现状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洪军,葛剑平,江南;上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张良;;在长吉图发展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九域通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吕云峰;;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雅丽;新闲暇空间:现代城市商业会所的组织、消费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6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李文强;都市圈产业结构演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华;广州郊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卞丹晶;苏州环太湖地区空间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史晓华;新时期中国大城市郊区住区营建的调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谭峰;外资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阳立军;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邹义珍;构建六合基础设施新体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漾;爱丁堡的城市郊区化问题研究(1767-1890)[D];吉林大学;2006年

8 柳英华;转型期间上海市区商业空间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苏飞;基于GIS的上海城市郊区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丁小兰;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2 薛凤旋,杨春;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规划;1995年06期

3 许学强,胡华颖;对外开放加速珠江三角洲市镇发展[J];地理学报;1988年03期

4 周一星,孟延春;沈阳的郊区化——兼论中西方郊区化的比较[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5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省着力建设六大都市区[J];长江建设;2003年02期

2 洪世键;张京祥;;基于调控机制的大都市区管治模式探讨[J];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3 洪世键;;美国大都市区管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3期

4 ;中国大都市区膨胀病正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蔓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卢道典;黄金川;王俊;杨旭峰;宋栩龙;;大都市区小城镇的典型特征与整合发展模式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年11期

6 易承志;;集中与分散: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实践历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7 谢守红;;大都市区的概念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8 唐路;薛德升;许学强;;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9 杜进有;;大都市区城市交通系统与铁路枢纽整合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年01期

10 韦亚平;;大都市区化的空间分工机制——兼论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政策转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承志;;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紧跟;;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与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宁越敏;高丰;;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及其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易承志;;集中与分散: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历程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5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旭;;20世纪美国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研究的几次重大转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7 赵e,

本文编号:115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5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