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中美规范关于地震波的选择与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9 02:13

  本文关键词:中美规范关于地震波的选择与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美规范 地震波选择 弹塑性时程分析 框架-核心筒结构 抗震性能


【摘要】:简述了中美两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地震波选择的相关条文,列举了工程实践中常用的选波方法,并对选出的地震波反应谱特性进行了比较。中美两国规范中建议的选波方法均要求选择能与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一致的地震波,不同之处为中国规范是将地震波峰值加速度调幅至规范规定值,而美国规范是将某一周期范围内地震波反应谱调幅至与设计反应谱接近,调幅后的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无明显规律。按照中美两国抗震设计规范分别设计了两栋相似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立了两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根据中国规范建议方法选择出7组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应于中国8度罕遇地震的多组地震波作用下,中美两国规范设计方案在地震作用初期地震响应基本一致,在后期由于结构配筋形式与配筋数量等差异,结构损伤程度不同;按中国规范设计方案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按美国规范设计方案的1.03~1.17倍,连梁最大塑性变形为按美国规范设计方案的0.67~0.98倍,剪力墙应变沿层高的分布接近,美国规范设计结构纵筋的屈服应变是中国规范设计方案的1.2倍,按中国规范设计方案的剪力墙损伤程度重于按美国规范设计的剪力墙。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1120377)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2012THZ02-1)
【分类号】:TU973.31
【正文快照】: 0引言弹塑性时程分析是预测结构地震响应以及评估结构抗震性能较为有效的方法,已被多国相关设计规范中采用。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1]中要求对高度超限以及平面或者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等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检验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LU Xiao;YE LiePing;LU XinZheng;LI MengKe;MA XiaoWei;;An improve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年06期

2 赵作周;张石昂;贺小岗;钱稼茹;;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5期

3 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4 曲哲;叶列平;潘鹏;;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红霞;李正良;;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高剑平;;砖混房屋整体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3 段红霞;李正良;;RC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4 曹洪涛;;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谢凌志;熊峰;冯远;;复杂退台式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6 惠宽堂;黄斌;;BRBFs的结构影响系数研究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7 惠宽堂;黄斌;;BRBFs的抗震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8 张庆;郭远东;;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的拓扑优化设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阎兴华;苏志宏;朱清峰;;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杨溥;唐剑;黄宗明;;规则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晓红;王银邦;冯义然;;浅海重力式平台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李英民;赖明;白绍良;;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3 江婷;邓雪松;吴从永;周云;;高烈度区某高层框剪商住楼混合隔震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吴金志;张毅刚;王雪生;;山东太古飞机工程维修基地(Ⅱ)机库大厅网架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谢异同;马乐为;郭棣;李青宁;;小波分析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展望[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同亿;谢异同;;时程分析地震波调整的实用方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志强;李爱群;刘毅;刘康安;彭枫北;;睢宁县供电局综合楼减震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志强;李爱群;刘毅;刘康安;彭枫北;;睢宁县供电局综合楼减震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保兵;徐晓明;黄怡;;兰州云天皇冠假日酒店超限高层混合结构设计[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刘高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岳;土—偏心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吴泽玉;基于特征参量分析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周建中;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吴涛;大型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叶艳霞;框支分区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空间精细分析和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中;村镇住宅碳纤维布减震技术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崔辉辉;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利;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锡文;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地震反应的弹塑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庄在果;主次框架连接方式及巨型梁设置对巨型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崔阳;大型风力机组塔架静动态有限元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梅岿;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鲁建飞;结构反应与地震运输入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屈浩;高墩桥梁抗震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任长青;汶川地震水坝震害调查分析及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长海,谢礼立;估计和比较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综合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2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结构抗震分析用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3 谢礼立,翟长海;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4 王亚勇;关于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的修订动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四)[J];工程抗震;1999年02期

5 关萍,王清湘,赵国藩;高强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7年11期

6 王亚勇;程民宪;刘小弟;;结构抗震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记录的选择方法及其应用[J];建筑结构;1992年05期

7 ;Collapse simulation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ubjected to extremely strong earthquake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10期

8 ;Uniform-risk-targeted seismic design for collapse safety of building structure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年06期

9 王亚勇,刘小弟,程民宪;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1年02期

10 贾金青,赵国藩;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西林,朱杰江,刘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简化弹塑性时程分析及试验验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2 朱杰江;吕西林;;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弹塑性时程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2期

3 陈超;;浅谈高层建筑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J];科技风;2009年15期

4 周敏辉;焦柯;丘波;;惠州合生国际大酒店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年03期

5 徐晓龙;高德志;桂满树;姜毅荣;何四祥;王侃;;北京某超高层商住楼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6 何伟明;崔鸿超;程镇远;;中日弹塑性时程分析实例计算比较汇总[J];建筑结构;2013年16期

7 李宇;;带刚臂的框架-芯筒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J];甘肃科技;2010年14期

8 张博;吴晓涵;吕西林;钱江;;立面收进超限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1年06期

9 黄忠海;廖耘;王远利;曹春华;李志山;;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1年S1期

10 蒋玉泉;陈培霞;;某加层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朝晖;明伟;何建;王佶;;高层建筑考虑空间协同作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2 徐晓龙;高德志;桂满树;姜毅荣;何四祥;王侃;;北京某超高层商住楼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4 贾明明;张素梅;;无粘结支撑钢框架弹塑性时程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忠海;廖耘;王远利;曹春华;李志山;;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志山;容柏生;;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影响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汪大绥;卢旦;李承铭;王建;田炜;;应用高性能计算平台进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尚文红;钟玉柏;张良平;王卫忠;;昆明大成金融商务中心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陆道渊;安东亚;李承铭;孙国红;;大连某超高层公寓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毕胜;戴大志;;东北传媒文化广场主楼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符芮三;ABAQUS与PERFORM-3D在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郝晟月;强震下大跨立体拱桁架体系弹塑性时程分析与破坏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9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59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