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6-09-19 11:18

  本文关键词: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第3卷第6期 2009年11月



南林业科技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01.3

No.6

JOURNAL()F CENTRAI.S()UTH UNIVERSlTY()F F()RESTRY 8.TECHNOL()GY(So

ciaI Sciences)

Nov.2009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邓寿昌1,郦 伟2,王正平3,张学兵4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2.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广东惠州516007;3.湖南省建设厅科技处,湖南长沙410011; 4.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4110044)

[摘

要]

建筑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危害很大,建议将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场

地堆放、分拈、归类。然后根据这些废弃物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利用、加工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措施,进行 循环再生利用;提出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措施和对策;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物质的全生 命周期清洁闭环流动的结构模式,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最终建立起循环型
经济体系。

[关键词]

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混凝土;循环经济产业链;再生资源;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272(2009)06一0058一04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 and the Building of Circular Economical System Wei2,WANG

DENG Shou—chan91,LI
(1.College of 2.The
Civil Enginee“ng and

Zheng—pin93,ZHANG Xue-bin94
of 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
of Hunan 410004,Hunan,Chinal

Mechanic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ffice,Construction Department
CiviI Engineering,Huizhou

Province,Changsha 410011?Hunan,China;


3.Department

Architecture and

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 l

6007,Guangdong,China,

4.Col量89e of【: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004,Hunan,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stack,separate and

great

harmfulness
wastes

of

construction

solid

wastes and

rubbish,it is

proposed

to

c011ect,transport,

classify these
recycling

and rubbish,and
The

to

recycle and some

reuse

by means

of

directly utilization,processing
to rcuse

and ut订ization,and
waste

and

utilization.

paper puts

forward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mode of making

the

soIid

and rubbish.

By constructing
can

industrial chain of recyclabIe economy。the
in

structure

the

1ife cycles of circle

materials

into closed loops

be formed economy.
waste;

order

to

generate great

economic profit,promote the

ecological

Virtuous

and ultimately Key

bu订d recyclable solid

words:construction

recycled

concrete;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y

chain; reborn

resource;ecoiogicaI

environment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步 扩展,因为人类大量使用人工建筑材料粘土、卵石料、 砂、石灰石、铁矿粉,等,造成过度开发矿产资源、大量 消耗能源以及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等现象与地球资 源、地球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安全

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研制和使用能够可 持续发展的再牛建筑材料,以缓解和消除建筑废弃物 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严重威胁。因此,建筑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再生利用是节约能源与资 源,实现清洁生产、自闭式循环经济产业链,保护人类

[收稿日期]2009一08—15 [基金项目]株洲巾.建设局资助项目“废弃混凝土循环再利用的产业化吖行性研究与经济成本分析,,(编号:株建通字[2008]119—1)。 [作者简介]邓寿吕(1956一),男,江西景德镇人,中南林、Ip科技大学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再生混凝土材料、结
构性能及应用。 58

万方数据  

生存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一、建筑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来源 目前我国城镇的扩建、改建及由不可抗力的自然 灾害(地震、飓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海啸 等)所造成的建筑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 生态环境的一大痼疾。根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框架结 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框架一简体一剪力墙结构等建 筑施工材料损耗的初步统计,按照垃圾平均产出量折 算(每新建l万平方米,就产出建筑垃圾500~600吨; 每拆除旧楼1万平方米,就产出建筑垃圾近万吨),以 2007年为例,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为5亿平方米左右, 若按此比例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 的建筑废渣就有2 500~3 ooo万t,若加上全年各省、 市、自治区、各级政府、各企事业机关所新建的楼、堂、 馆、所及各类公共建筑、农村拆旧建新住宅等,我国的 建筑废渣可达到4 500~5 000万t左右[1]。 根据我们的估算,近几年城市新建、房屋改建、扩 建、重建及重新规划后的拆旧建新建筑物所产生的建 筑垃圾已达24亿吨/年,去年,再加上四川汶川大地震 及系列余震所造成的部份省、自治区房屋、道路、桥梁、 市政基础设施的损毁,估计达到30亿吨。这个数字是 惊人的,若折算成体积单位则相当于
3 ooo ooo ooo

械基础、畜舍等。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第一步 就是将废弃物所包含着有色金属材料、钢材、木材、玻 璃、废弃混凝土、砖砌块、塑料等进行分拣、归类;第二 步工作是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技术利用(直接利用、加 工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依据生态学 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利用自 然资源,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系统、质能守恒定律 和有序流动的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将清洁 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 一体,以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2.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资 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最小的自然资源 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获取最大的经济发展效益,从 而达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三赢”的目 的,最终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这与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一 致的。换言之,循环经济体系是将目前有限的资源、高 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 式从根本上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质量、 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护人类生存环 境为目标,使自然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所以循环经济是通过建立“资源 一生产一产品一消费一废弃物经技术处理转化为一 再生资源一再生产一再生产品一……”物质的全生命 周期清洁闭环流动模式,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又避 免由于无节制开发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循环经 济模式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 灵巧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我们可 依照物质循环层次深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初级资源 循环利用型、“生产者一分解者”构成的循环利用型、 生态产业链组成的资源循环利用型、“物理一化学一 生物学”相结合的资源循环利用型等几类。因此,可以 说建讧循环经济体系就是走新型工、№化的道路。 3.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已引起了世界各 国的普遍莺视心]。现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 加快。城市建设从外延式开发与大规模旧城改造并 举,住宅小区规模化建设,大量建筑废弃物急剧产生。 表明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高峰期已经到来。若按我国 每年城市产出垃圾约为60亿吨,则其中建筑垃圾已 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活动消耗了人类所使 用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节能潜力 可达40%。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
59

t÷2.5

t/m3(建筑废渣容重2.5

t/

m3) 一1 200 OOO OOO m3

999.1亩×100 m(1亩一666.7 ≈17 999亩×100 m
—17

m2)

即形成一个面积约为17,999亩高100 m的巨大 山体,或者说是一个面积为12平方公里,高100 m的 巨大山体,换算原则是1平方公里=1 ooo ooo m2—


499.943亩。

如此数量巨大而且还在逐年增长的固体废弃物, 如不加以处理,必将对我们整个社会和子孙后代带来 严重的恶果。应尽快地对这些数量巨大的固体物废弃 进行再生处理,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学效 益,变废为宝,造福人类。把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 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 二、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循环再利用 旧建筑物拆除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若以 重量计,混凝土块占48.35%,砖石类占37.42%,木材 类占lo.33%,钢筋占3.64%;若以体积计则混凝土块 占34.46%,砖石类占35.34%,木材类占29.45%,钢 筋占O.56%,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循环利用 的,如图1所示。拆除下来的各种材料,有的可以直接 利用到其他建筑物作为它们的构件;有的也可以对它 们进行切断、整形、修补等简单加工,再利用到其他建 筑物、构筑物上作为它们的构件。还可做铺石、道路用 材、砌筑沟渠、水沟闸门、门柱、护岸、小型鱼礁、代用 贴石、建筑花园、公路分路牌、临时建筑、简易仓储、机

万方数据  

物资,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能源1.4万吨 标准煤,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若按建设施工 单位每施工lo ooo平方米建筑就产生500吨建筑废 渣计箅,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2万余元;如果外运,仅 运费就达I万余元(换算:载重单位为5 t/车,运输平 均费用为l车/100元)。由此估箅,建筑固体废弃物的 循环再利用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效益和社 会效益。如此数量庞大的建筑同体废弃物足宝贵的再 生资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会产牛巨 大的经济效益并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牛资源,二者有其 相对性、可变性与多重性,环境则是资源的状态,而生 态就是自然界中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牛.资源 是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
复利用的自然资源。

们的视线和语言之中。 四、建立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循环经济体系的措 施和对策 建筑同体废弃物经过【口J收、集中、分类、科学合理 处置后町以获得很高的f辱牛价值,实现再生资源循环 利用和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进步,这足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理应得到政府主管部 门的强有力支撑。从环保角度来说,建筑固体废弃物的 处理是一项极为巨大的、复杂的大系统丁程,它的基础 研究和技术处理措施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 学与实验、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T程、自然环境与 生态学、人文社会科学、行政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 协同,其涉及面之广、研究力度之深、技术要求之高都 是属于前所末有的高技术应用科学领域。应该在政策、 资金投人等方面对建筑废弃固体物有一个综合的、全 面的解决措施[53和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j。我们认为 应在如下几个方面予以研究解决。 1.建立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国家应该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上建立 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尽 快出台、制定、修改、批准相应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应在法律、法规生效之日起颁布相应的 实施细则、办法和司法解释;国务院应制定一系列相关 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使建筑同体废弃物再生资源 的循环利用有法可依、有章町循、有技术标准可执行。 2.构建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 彻底改变目前以填埋为主的不合理的建筑废弃物 处理方式。大力发展以废弃物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循环 经济产业链。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需要各级政府的 鼎力支持,它是环保中的大产业链,足朝阳产业,将来

町持续发展战略的资源观就是资源的持续利用。 通过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防治污 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正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种巨大的压 力,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已经 严霞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 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 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 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循环经 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 然要求。因此,一定要把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牛资源的综 合利用作为一个重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考虑。 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既要满足当 代人们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的需求及发展。可持续 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设计来促进人与周围环境的协 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能够持续地走向未来,而 不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自然环境的污染。因此,如何 在设计中使用健康的绿色材料并高效利用或全部利 用废弃物作再生资源材料[3],使自然环境始终处于零 污染状态,促使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是当代政 治家、科学家、设计师们所要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大 课题,实质上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也 是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的。 只有、当全社会每一个成员在思想E、行动卜都高度自 觉地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协调,将人工自然排放的所 有废弃物质都当成宝贵的再生资源,在循环经济链上 全部生产为人们所接受的绿色产品,,如此反复循环, 真正实现清洁自闭式生产,那么“污染”这个词才会寿 终正寝,安详地躺在词库字典里面,永远地消失在人
60

毫无疑问足支柱产业,需要国家七锎的财政投入,仅靠
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和民营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新建一批大型的建筑固体废弃 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企业、中心、公司、垃圾处理 厂),同时招商引资,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 备、智力、资金,尽快地使我国建筑废弃物的重新利用 走向良性循环,力争牛态环境逐步逐年好转。由于政府 在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起着主导作 用,建议依据“废旧物质资源循环再生产所创造的经济 价值”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作为相关政府官员在 政绩、评估、考核、升迁的晕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 制,只有这样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圈才能进入高 速运行的轨道上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到实处。 3.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率先加大支 持研发力度,实行政策性倾销;各省、市、自治区;各级 地方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优先资助。多渠道 筹措经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及建设施工单 位横向合作,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攻

万方数据  

关。激励和调动科技人员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积极 性,改变目前科研经费投入过低的状况。 4.开展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全民参与 环境教育是从认识到行动的关键,教育部门应制 定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不间断教育,使国民平时不 断地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的宣传活 动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对 在每个国民头脑中植入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经济的 观念有重要作用。我国政府要想提高全民实现零排放 或低排放的环境意识,则需要各行政部门、企业界、民 间团体和个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综合推进从幼儿 园的小朋友到离退休的老人各个年龄层在学校、社 区、家庭、单位、野外等多种场所的生态环境教育和学 习,真正做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共同努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 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 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 量明显改善。”政府应当把再生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 济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 之中,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国民消费意识的改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要购 买减少环境污染的友好型产品,如果全民都能自觉抵 制和不用对环境有害的产品,那么建设资源节约型、 生态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的社会就指日可待了。 5.建立健全有关废旧物资的奖惩制度 政府制定奖励政策,设立“资源回收奖”、“再生物 质循环利用奖”、“再生绿色产品质量奖”;各民间团 体、各专业学会,协会、各企事业单位均可设立各种不 同的奖项,这类奖项旨在激发国民回收建筑废弃物中 有用物质的积极性,对废弃物不闻不问、乱扔乱放的 应当实施重罚,情节特别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事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个人、企 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在土地征用、厂房建设、设备 制造、产品开发和销售、金融贷款、税收、价格、补贴等 方面,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 6.实行大部行政管理体制,保障政策实施 我国现在实行大部行政管理制,建议国务院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面成谚一个“国家废旧资 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局”将原来多部门执掌的废弃物管 理职能统一划归该局管理,强化长效监管机制,以实 现环境与发展之问的平衡,最终建立起循环型经济体 系、循环型社会体系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 7.控制人口增长、减少资源消耗 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 力。在我们看来,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也足生 产力。换言之,如果人类社会将自身人口的数量控制 在地球和自然资源可“轻松”承受的范围内,这将是对 生产力最伟大的贡献,也是利国利民、造福于子孙万

代的千秋伟业。 据官方资料,30多年来,我国少出生了4亿多人, 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 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 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播种面积5.7亿公顷,减 少建设住房面积88亿平方米(按我国城镇22平方米/ 人均计算),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对 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1/4,为社会和家庭节约抚养 费约17万亿元。极大地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建筑 废弃物的排放,有效地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 五、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力争实现生态 环境良性循环 自然界本没有绝对的废物、无用之物。此时的废 物、无用之物,彼时彼地则可能成为宝物、有用之物 品。可见,综合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是节约资源、保护 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工 业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技术、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 我们借鉴。比如,美国有一家建筑垃圾处理厂每天可 分选近200卡车建筑垃圾。其中,钢铁等可以回炉,木 材可以燃烧发电,塑料可以再生,混凝土粉碎后可以 筑路,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达70%,减少了 填埋固体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终实现零填埋。 实践证明:回收和利用建筑垃圾不但有利可图,并可 享受建筑和装修施工单位按规定交纳的建筑垃圾处 理费。国外诸多国家对废物再利用的好点子、好方法 无疑对我们都将起到借鉴作用,我们应该比国外做得 更好,力争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六、结论 第一,建筑废弃物如不加以处理,必将会对我国 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现在 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应当作为各级 政府日常重大事务常抓不懈,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 第二,建筑废弃物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式生 产,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宝贵再生资源,在不久的 将来应该是国家的新兴的朝阳支柱产业,对提高资源 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为资源再 生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巨大的物质利润;可从根本上 彻底实时解决大量的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 的状况。要按照大系统工程的思路深入系统地解决一 系列问题。 第三,建筑废弃物的利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 的工作,要有更多的热心人关注它,也要各级政府部 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尤其要从工程设计、材 料选用等产品制造源头上解决问题。 第四,“废弃物处理”的新兴技术被列为21世纪 再过30年以后十大新技术的第二位。我国政府应将 建筑废弃物变为一种新资源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新兴 的支柱产业;建立了一个以政府管理为主体,构建技 术方法、科学和组织结构的新模式,确保对主要废弃 物流动的控制,
(下转至第65页)

61

万方数据  

山森林公园、程江丹霞景区、汤市温泉休闲,“古南岳” 回龙山景区、高码大王寨景区、曾中生曾希圣故居、工 农业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改造升级和综合 开发。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突出抓好东江鱼系列产品, 竹木工艺品、少数民族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 与销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按照“一产调优,以特 兴农”的原则,紧紧围绕优质水稻、茶叶、林果、蚕桑等 优势农业产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服务体 系等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进 程。重点扶持东江鱼集团公司、东江湖酒业公司、东江 湖果业公司、狗脑贡茶公司、肉联公司等示范性农业龙 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向规模化、 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最后.参照优势互补模式,发挥资兴的区位优势, 加快交通配套建设。资兴处于郴州市半小时经济圈, 是“4+2”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极。随着郴州中心 城区“东进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资兴将逐步成为郴 州中心城区的东翼,直接参与郴州城区的功能分区。 目前,突出抓好S213线、S322线、高码一苏仙区五里 牌公路等干线和横岭公路、汤炎公路、程江口一永兴 公路等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和改造。争取规划和建设 桂新高速(桂东至永州新田县,横贯资兴东西向)。主 动融入“郴资桂”一体化进程,与江西赣州,广东韶关 连接成“红三角”经济圈,对接粤港澳,成为湖南,乃至 整个中部地区与华南经济圈的联接点。 2.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并举,力促社会和谐
转型


时期,和谐稳定的社会是转型的关键。一方面促进就 业、支持创业。创造多途径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提 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资兴的综治维稳大局良好,被评为全国平安 县市区。 3.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型重要内容来抓 首先,突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沉陷区居民 大规模搬迁方案。其次,突出重点污染行业和企业治 理。加大对水泥、火电、冶金、化工、焦炭等重点污染行 业和企业治理,近两年已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8 家。强力推进企业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 重点督促中顺焦电、亿兴建材等企业完善污染处理设 施。最后,突出重点区域治理。加强东江湖综合开发保 护,建设八大工程,即东江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东 江湖区污水治理工程,东江湖机动船油改电(气)工程, 生态示范推广工程,东江湖监测站工程,垃圾处理场建 设,湖岸保护工程和湖区生态林业工程。 [参考文献]
,一

[1].高焕喜.县域经济发展论[M].山东t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3. [2]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t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5.5. [3]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18.

[4]胡
10.

魁.中国矿业城市基本问题[J].资源产业,200l。(5),8—

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是各种矛盾和问题多发的

[本文编校:易雪玲]

—+——+——+—-+——●-—+?■?-+?+?—卜—?-卜——+--—卜——+—?+-?卜——卜——●——+?-_卜-■-?■—-+-+-+-?●一-■?-—卜-?+-—-?—卜——●—+斗-—一-+-+-+?■--■--■--—卜—-+?-√卜——f—-+——●—?■--—卜——●—-●一

(上接第61页)

推动对大部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 链的形成,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提升,实现建 筑垃圾就地消化,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局面。 第五,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对废弃物的管理和废物 再利用的立法经验,制定一整套完整全面的政策、法 律、技术标准,使废弃物再利用有法律保障和技术支 持,并且享受国家政策上的优惠待遇,这样我国建筑 废弃物一定会变废为宝,使我国的资源、环境、生态、 循环经济建设都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六,国家应将“环境立国”列入第一基本国策, 这样一来国民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空前的跃升,“环境” 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牵一而发动全身,这样将 不仅解决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还可从根本上 彻底解决所有的废弃物(液体、气体、固体)的循环利 用。人类社会就可以真正做到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
共处。

[参考文献]
[1]李 平.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N].深圳特区

报.2007—12一z4. [2]管延芳.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 研究导刊,2007。(5)1158—160. [3]邓寿昌,张学兵.罗迎社.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现状分析与研 究展望口].混凝土.2006.(11);20一24. [4]季昆森.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材建筑节能降耗步伐[J].砖瓦世 界,2005。(3):12—15. [s]钟汉华,罗 岚,刘能胜.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报,2008t(1):66—68. [6]叶建军.韦书勇.鄢朝勇.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的环境 风险及对策[J].中国建材.2008,(1)168—70.

[本文编校:易雪玲]

65

万方数据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作者: 作者单位: 邓寿昌, 郦伟, 王正平, 张学兵, DENG Shou-chang, LI Wei, WANG Zheng-ping, ZHANG Xue-bing 邓寿昌,DENG Shou-chang(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郦伟,LI Wei(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广东,惠州,516007), 王正平,WANG Zhengping(湖南省建设厅,科技处,湖南,长沙,410011), 张学兵,ZHANG Xue-bing(湘潭大学,土木 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411004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9,3(6) 1次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6条) 1.季昆森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材建筑节能降耗步伐[期刊论文]-砖瓦世界 2005(03) 2.邓寿昌;张学兵;罗迎社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展望[期刊论文]-混凝土 2006(11) 3.叶建军;韦书勇;鄢朝勇 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的环境风险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建材 2008(01) 4.钟汉华;罗岚;刘能胜 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期刊论文]-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报 2008(01) 5.管延芳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7(05) 6.李平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赵霄龙 固体废弃物在建筑工程中的再生应用[期刊论文]-建设科技2008(12) 2. 邓寿昌.王正平.张学兵.张新胜.余方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2008 3. 提升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水平呼吁书[期刊论文]-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1(6) 4. 李大华.段宗志.LI Da-hua.DUAN Zong-zhi 建筑垃圾处理与循环经济[期刊论文]-基建优化2006,27(6) 5. 林逸涛.LIN Yitao 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运作模式刍探[期刊论文]-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8)

引证文献(1条) 1.邓寿昌.罗冠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期刊论文]-惠州学院学报 2011(3)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词: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7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