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海绵城市”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规划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26 05:18

  本文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体系 规划目标 原则 策略 出处:《规划师》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分析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保护与修复结合;流域统筹,水陆结合;灰绿统筹,快慢结合;部门统筹,多规融合"的规划原则,初步构建了"区域—城区—场地—建筑"多个层面的技术框架,明确了各层面的建设对象和建设目标,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策略和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Watershed coordination, combination of water and land; Gray green as a whole, the combination of speed and slow;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principle of "department overall planning and multi-planning integration",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of "regional-urban-site-building" has been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bjects and objectives of each level have been clarified. And put forward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strategy and method.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690)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智库课题(2016GZZK0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5YJAZH017)
【分类号】:TU985.12;TV213.9
【正文快照】: 为解决城市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及水安全领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提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通过“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土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1],从而化解“大水围城”“城中看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任重道远[J];城市住宅;2015年09期

2 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年04期

3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年06期

4 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章林伟;曹燕进;徐慧纬;;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年01期

5 蔡云楠;朱志军;郭冠颂;陈霭雯;;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J];南方建筑;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丽宁;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云华;邢悦;;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12期

2 王怡憬;秦华;;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年23期

3 蔡云楠;温钊鹏;雷明洋;;“海绵城市”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6年12期

4 黄丽娟;张鹏;;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的指标权重设定分析[J];绿色科技;2016年22期

5 夏柠萍;杨高升;潘丹萍;;基于FAHP-CIM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度量研究[J];水利经济;2016年06期

6 冯艳;胡继燕;刘传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我国乡村景观规划问题与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11期

7 陈剑;;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环形公园(3期)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年11期

8 荣燕燕;张洁;;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方法及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33期

9 潘漉;;海绵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建设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33期

10 姚莉;李进;余国保;罗多;邬超;;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建筑雨水管理设计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袁媛;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文婕;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吉林市温德河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胡文韵;成都市三圣乡片区绿化用地雨洪管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琦;水敏性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5 高兆;基于GI规划设计的山地城市雨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马燕婷;上海城市径流控制与雨洪管理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孔坚;;美丽中国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J];鄱阳湖学刊;2015年01期

2 车伍;闫攀;赵杨;Frank Tian;;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18期

3 苏义敬;王思思;车伍;魏一哲;董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2014年03期

4 王晓俊;钱筠;;城市“撤回”计划与开放空间恢复——《生态城市伯克利》的启示[J];南方建筑;2014年03期

5 李浩;;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国范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2期

6 Yu-jun YI;Shang-hong ZHANG;Zhao-yin WANG;;The bedform morphology of Chinese sturgeon spawning s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13年03期

7 车伍;杨正;赵杨;李俊奇;;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6期

8 王云才;崔莹;彭震伟;;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 以辽宁康平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为例[J];风景园林;2013年02期

9 栾志理;朴锺澈;;从日、韩低碳型生态城市探讨相关生态城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10 车伍;马震;王思思;张琼;王建龙;;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钢;雨水花园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黎小红;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及激励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汪劲柏;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开然;;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J];中国园林;2009年10期

2 艾伦·巴伯;谢军芳;薛晓飞;赵彩君;;绿色基础设施:管理的挑战[J];中国园林;2009年09期

3 王红增;;本期主题 绿色基础设施[J];中国园林;2009年09期

4 贺炜;刘滨谊;;有关绿色基础设施几个问题的重思[J];中国园林;2011年01期

5 车生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雨洪调控[J];风景园林;2011年05期

6 林靖;赵树明;刘卉;;绿色基础设施:科技成就的城市梦想[J];城市;2012年09期

7 Jim Robbins;;城市发展转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J];低碳世界;2012年09期

8 蔡瀛;;从绿道到绿色基础设施[J];风景园林;2013年02期

9 刘孟媛;范金梅;宇振荣;;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以海淀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3年07期

10 吴伟;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静;潘国锋;;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打造“绿色宜居城市”[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金;蒋颖;王超;;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内涵、特征及借鉴——基于英美两个案例的讨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工程防灾规划)[C];2013年

3 林雄斌;杨轶;田宗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实践导则:欧盟、北美和英格兰的经验与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4 周艳妮;尹海伟;孔繁花;;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框架体系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吴晓敏;;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及其应用案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张晓鹃;李卓辉;熊和平;;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建构的社区线状空间的近自然设计[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7 傅文;王云才;;以水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研究——烟台市福山区南部地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规划案例探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梁芳;宋金;;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策略探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9 蔡丽敏;殷柏慧;;区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探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任洁;;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引导五一新镇的生态发展[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金会会长 卫飒英;关于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海南示范的建议[N];海南日报;2009年

2 黎玉才;以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统筹城乡绿化[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记者 卢轶;绿道将升级为绿色基础设施[N];南方日报;2013年

4 海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金会会长 卫飒英;“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思考与建议[N];海南日报;2013年

5 张伟 王建龙;绿色基础设施:雨洪控制利用新途径[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编译 李楠;美国城市的“大禹式治水”[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7 张伟 王建龙;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闫慧;科学规划营造绿色避风港[N];中国花卉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西木;城市绿色景观基础设施应具备多种功能[N];中国花卉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玉洁;以绿色之“道”打造宜居城乡[N];中华建筑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洁;“绿色基础设施”专项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乔秀娟;杨凌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周盼;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老工业收缩城市更新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惠琼;穆斯林聚居区风貌特色的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任小耿;徐州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夏丽丽;基于样本提取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黄倩颖;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郫县村庄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许鹏;都市绿色基础设施—台北市植物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史含章;依托“蓝线空间”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胡s

本文编号:1464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64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