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大学新校区功能布局及交通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0

  本文关键词: 交通特性 功能布局 功能定位 新校区 出处:《长安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居民的教育水平,大中院校新生入学人数逐年增加,纷纷扩大了招生规模,同时为满足随之增加的教育教学需求,许多大学开展了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在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由于校园功能布局与交通系统协调性不足而导致的交通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之间的冲突严重,停车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都给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较大干扰。论文从新校区功能布局和交通特性分析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首先从大学功能的定义和功能发展,论证大学新校区的功能特点及功能定位模式,对大学新校区的功能构成要素进行分类研究,然后依据新校区的功能构成要素进行功能分区,并介绍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研究新校区功能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新校区功能布局的协调性分析,提出中心辐射的布局模式、带状组团型的布局模式、多组团分散式的布局模式和节点网格式的功能布局模式四种新校区功能布局模式,对不同布局模式下的道路网形态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分析。另外,论文从交通的角度并考虑大学新校区交通出行特征,重点从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道路网以及静态交通设施等方面对大学新校区的交通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与新校区功能布局模式相对应的四种路网布局模式:环形、棋盘形、鱼骨形、自由形。对于静态交通设施,从新校区功能分区的角度,参照有关城市建筑停车配建标准,结合校园交通的出行特点,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提出停车设施配建最低指标标准。论文的最后针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进行实例分析,结合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分析渭水校区的功能布局以及新校区的交通特征,分析新校区的道路布局特征,结合新校区道路交通流线组织,针对重要冲突点和路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将大学新校区规划与交通特性分析相结合的建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Chinese residents, the number of freshmen enrolled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enrollment scale has been expanded one after anoth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needs. Many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ampu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d using the new campus, there are many traffic problems caused by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campus function layout and traffic system. The conflict between motor vehicle and non-motor vehicle, pedestrian traffic is serious, and the parking facilities are insufficient. Unreasonable layout has brought great interference to the study and work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unction layout and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 from two angles: the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unction.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positioning model of the new campus are demonstrated.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of the new campus are classified and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of the new campu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new campus functional layout, analyze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new campus functional layout, and puts forward the central radiation layout model and the zonal cluster layout model. Multi-group distributed layout mode and node grid functional layout mode four new campus functional layout mode, the different layout patterns of road network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ffic an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 traffic travel,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 from the aspects of walking traffic, non-motor traffic, road network and static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four road network layout mo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new campus functional layout model: ring, chessboard, fishbone, free-form. For static traffic fac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ampus functional zoning. Referring to the parking standards of urban buildings, combined with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traffic.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ctional districts, the minimum index standard of parking facilities allocation is put forward. Finally, an example analysis of Weishui campus of Changan University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related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layout of Weishui campus and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 analyzes the roa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 and combines with the road traffic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of the new campu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flict points and road sec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combining the planning of the new campus with the analysis of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4;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同元,张韬,安慧君,段广德,白恒勤;遥感资料在分析城市布局结构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4期

2 陈衡;合肥市城市规划布局纵议[J];城市规划;1987年04期

3 申祖武;合并院校构建学科新框架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4 徐宁,洪先龙,董社勤;VLSI布局结构表示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4期

5 熊平;;对渝西南古镇布局结构的美学分析[J];青春岁月;2012年10期

6 王培三;;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布局差异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7 周劲;“三化”与“三业”——试议新兴产业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8 刘艳红;结构的斜撑杆布局与优化分析[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9 余梦洁;;客运点评[J];商用汽车新闻;2013年17期

10 沈玉芳;刘曙华;;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莹;;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和动力——基于河南许昌、信阳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先佐;;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目的、方式、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莹;;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障碍及方式选择——基于河南许昌、信阳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佳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云;;高等教育学科布局结构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杜晓利;;美国高等教育布局的特点与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义军;国电集团进入布局结构战略调整期[N];中国电力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赵小雅 赵正元;北京:布局调整意在均衡与优质[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韩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N];常州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曹昱;国企布局:如何进一步优化[N];江淮时报;2014年

5 记者 薛梅;吕梁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N];山西日报;2005年

6 记者 冯舒玲;我区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N];宁夏日报;2006年

7 任芳;我市规划2007-2010年中小学校布局[N];无锡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麻仁慧;巧布局带动基础教育大发展[N];甘肃法制报;2011年

9 记者 魏瑶;合理构筑产业布局 高起点规划兰州新区[N];兰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娟;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 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N];开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慧青;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传民;装填布局与斩断切割布局理论及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郑利霞;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晨;大学新校区功能布局及交通特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林艳;福州市城区小学布局空间均衡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丽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益锋;浙江省建德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魏杏杏;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伟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薇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王晓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忠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晓宇;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5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65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