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我国竹径景观的考证与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0 23:11

  本文关键词: 竹径 植物景观 竹文化 考证 美学特征 出处:《竹子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竹径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园路形式之一,通过以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为考证依据,探究了竹径形式审美、花木组景和寺观等方面的造景思想。竹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诗词歌颂竹径、庭园兴造竹径、寺观竹径香道等就是很好的例证。竹径形式延续以"曲"为美,同时涌现了折线、直线形式;竹径花木从传统的"四君子""岁寒三友",多倾向于考虑异秆异色竹类、季相景观、乔灌草结合等。竹径历史发展,至今未改变创造竹径幽境的意愿及延续我国竹文化的热忱。
[Abstract]:Bamboo path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arden road form, through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terary works as the basis of textual research, explore the bamboo path form aesthetic. The bamboo path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poetry praises the bamboo path, and the garden makes bamboo path. The bamboo path of temple is a good example. The form of bamboo path continues to be beautiful by "qu",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broken line and straight line form emerge. Bamboo path flowers and trees from the traditional "four gentlemen" "three friends", more tend to consider different culms of different colors of bamboo, seasonal landscape, combination of trees, shrub and grass, and so on. Bamboo pat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o far has not changed the desire to create bamboo path secluded environment and continue the enthusiasm of bamboo culture in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S795;TU986
【正文快照】: 园中小路多以径为名,竹径是以竹类植物为基调并赋予文化内涵的特色路径,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园林中多见“竹径通幽”的题名或曲线式的竹径。竹径已成为现代园林园路造景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演绎,内容与审美也不断推陈出新,现代竹径景观很好地继承并发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山;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年12期

2 赵宇;;植物景观的营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3 李晓拴;焦有太;;植物景观应向多层次拓展[J];湖南林业;2006年12期

4 张瑞利;;植物景观的节水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5 曹磊;国嘉;;自然与科学的对话——现代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建伟;;眉山诗书公园植物景观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0期

7 周君丽;廖飞勇;肖莉;王林云;;长沙市立交桥植物景观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8 李欣;周蕴薇;;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J];北京园林;2009年01期

9 ;首届彩色植物景观论坛暨江苏省首届“枫彩·缤纷”杯彩色植物景观[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年11期

10 徐丹;杨仁斌;;长沙环保职院植物景观及其改进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莉;;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及配置方式研究[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2 史琰;金荷仙;唐宇力;;杭州西湖山林植物景观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邵锋;林璐;宁惠娟;包志毅;;浙江钱王陵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4 余莉;;圆明园绿化普查及植物景观改造初探[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5 李珍;芦建国;张华;;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调查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李冠衡;;论植物景观的模式表现及特殊性[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任斌斌;李树华;;延安地区农户庭院植物多样性与配置模式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海桑;陈鑫辉;池敏杰;;引种园阴生植物区的植物配置[A];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C];2010年

9 杨潇怡;于晓英;;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10 施奠东;;西湖钩沉——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延续性[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靖超;仿真植物景观应用要慎重[N];中国花卉报;2003年

2 记者 吕禹;打造水城植物景观 建设亲民慢行绿道[N];绍兴日报;2012年

3 ;北京应改变小区植物景观单调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邓小彬;鞍山绿地总面积已达5200万平方米[N];鞍山日报 ;2008年

5 记者 张陆龙 实习生 裘玮;“六湖”植物景观工程启动建设[N];绍兴日报;2012年

6 邱仁炯 广州东和丽景园林工程公司园林设计师 苏浩 成都市蕾希园艺有限公司园艺师 刘勇 成都蜀汉园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长彬 江阴市马鑫园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设计施工大家谈[N];中国花卉报;2009年

7 朱竞若;让植物景观成为城市宝贵财富[N];人民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郭泽莉;融合自然美景 凸显人文城市[N];中国花卉报;2009年

9 虞德源;科学规划植物景观[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苏雪痕;优秀的植物景观要具备“四性”[N];中国花卉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俊玲;太阳岛风景区植物景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李军;城市植物景观恢复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丹萍;杭州西湖植物景观历史变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万禹;城市综合性公园主游路植物景观审美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3 钟欢;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架道路行道植物景观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怡雨萤;杨凌树木园植物景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英;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曹s,

本文编号:147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7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