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层微型桩水平承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 微型桩 水平承载力 室内试验 回归分析 假设检验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微型桩水平承载力,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有统一的并被工程界普遍接受的表达式,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选用西安地区黄土作为试验模型的滑坡介质,在假定干密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选择土体饱和度、桩径和桩间距作为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试验水平,按照正交试验方案,对微型桩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和试验水平下的水平承载力大小关系,并借助MATLAB数据拟合功能,对水平承载力进行了一次线性和二次非线性函数的回归分析,对回归函数系数分别运用假设检验的相关原理进行了评价,最后将二次非线性回归函数应用于工程实例中和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的水平承载力与饱和度呈反比、与桩径呈正比关系,且三个因素对水平承载力影响大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饱和度桩径桩间距;回归结果展示了二次非线性回归函数相比一次线性能较好地吻合试验结果,且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实例对比结果显示了二次非线性回归函数能够满足设计抗滑力的要求.
[Abstract]:For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micro-pile, there is no unified expressio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is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engineering circles. This paper studies this problem. First, the loess in Xi'an area is chosen as the landslide medium of the test model.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ry density remains constant, soil saturation, pile diameter and pile spacing are selected a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ree test levels are selected for each facto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xperimental levels is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MATLAB data fitting function, the linear and quadratic nonlinear functions of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are regressed. The 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 function is evaluated by the principle of hypothesis test. Finally, the quadratic non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is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the original design scheme is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miniature pil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aturation and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ameter of the pile. The order of the influence of three factors on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is in the order of saturation pile diameter pile spacing, and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dratic non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and has a higher fitting accuracy than the primary 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dratic non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anti-slip forc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荣臻;鲁先龙;郑卫锋;;微型桩杆塔基础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年S1期
2 胡毅夫;王庭勇;马莉;;微型抗滑桩双排单桩与组合桩抗滑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3 陈正;梅岭;梅国雄;;柔性微型桩水平承载力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1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奎;黄土地层微型桩桩土共同作用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建平;郑颖人;唐晓松;覃小华;孙露;;三排微型桩内力分布的数值模拟[J];重庆建筑;2012年09期
2 胡明;雷用;李林;陈平;;微型桩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重庆建筑;2012年12期
3 张瑛;何计彬;梁炯;李乾坤;;抗滑工程中微型桩工作机理研究现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1期
4 尤闯;袁晓波;裴浩翔;;微型钢管群桩抗滑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1期
5 肖武权;;微型钢管桩-锚杆在基坑支护中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S1期
6 辛建平;郑颖人;唐晓松;肖强;覃小华;;微型桩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7 白晓宇;张明义;刘鹤;;风化岩地基微型抗浮桩承载性能原位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2期
8 任永忠;朱彦鹏;王秀丽;周勇;;“品”字型抗滑桩在舟曲锁儿头滑坡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9 胡明;雷用;赵晓柯;;基于ANSYS的倾斜微型桩支护边坡稳定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10 何春林;龚成中;陈亚东;;重庆码头大直径深嵌岩短桩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榕;刘滨谊;;基于AHP法的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晖;微型桩加固浅层堆积层膨胀土滑坡机理与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飞;锚拉微型钢管桩的支护分析方法及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2 任远;基于ANSYS平台微型钢管桩加固滑坡体的有限元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花鹏;侧向荷载作用下微型斜桩工作性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孙飞飞;基于桩顶位移分析的双排微型抗滑桩工作状态评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张小辉;层状黄土地基水平受荷桩承载性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方鸿;通信设备制造商B公司的逆向物流库存控制[D];厦门大学;2014年
7 沈杰;江苏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8 陈颖;电站锅炉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反向建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崔海伟;基于巴克豪森效应的钢轨应力检测仪的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0 胡田飞;微型桩—锚组合新结构的抗滑机理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春林;吴顺川;吴承霞;金爱兵;张友葩;;复活古滑坡治理及微型抗滑桩承载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苏荣臻;郑卫锋;鲁先龙;程永锋;;软土地区杆塔基础微型桩抗拔特性试验研究[J];电力建设;2008年12期
3 苏荣臻;鲁先龙;陈培;;微型桩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法及其上拔试验[J];电力建设;2010年06期
4 吕凡任,陈云敏,梅英宝;小桩研究现状和展望[J];工业建筑;2003年04期
5 苏荣臻;郑卫锋;鲁先龙;;压力注浆对微型桩抗拔承载力影响的试验对比[J];工业建筑;2011年01期
6 汪丽;史永跃;李新生;;湿陷性黄土的抗剪强度[J];山西建筑;2007年20期
7 沈龙运;余云燕;;独立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内力计算[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周维垣,杨若琼,刘耀儒,林鹏;高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5年01期
9 蒋楚生;周德培;;微型桩抗滑复合结构设计理论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建平,董继洲;不同土质条件下树根桩承载性状分析[J];土工基础;199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健;软土地基中杆塔微型桩基础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雷;;建筑物改造中微型桩基础替换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1年22期
2 吴璋;何坤;王增琪;田华光;;微型桩的被动锚固作用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6期
3 杜滨;杨政荣;胡军伟;;抗滑微型桩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5期
4 郑瑜;;国外微型桩发展概况[J];港口工程;1990年05期
5 刘鸿;周德培;张益峰;;微型桩组合结构模型抗滑机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12期
6 韩晓雷;张冬冬;魏磊;;注浆微型桩受弯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路基工程;2014年01期
7 沈龙运;余云燕;;独立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内力计算[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周德培;王唤龙;孙宏伟;;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及其设计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9 王少杰;刘福胜;段绪胜;马文明;;抗弯功能微型桩试验研究与应用[J];建筑科学;2009年11期
10 范海红;;微型桩的构造与施工工艺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光文;;微型桩处理滑坡的设计方法[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赵斌;刘国辉;;微型桩若干问题的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户巧梅;龚雯;张会明;;空间刚架微型桩体系加固边坡的内力初步探讨[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白;刘小丽;黄敏;;微型桩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与思考[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书伟;朱本珍;马惠民;;框架微型桩结构抗滑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剑平;陈启辉;尹燕池;田文宝;;微型桩在建筑物室内增层改造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7 陈仁朋;龚健;陈云敏;吕凡任;应建国;程光明;;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王唤龙;周德培;肖维民;;微型桩组合结构合理单元间距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许珂;;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10 肖国平;李金霞;孙文涛;刁鲁明;王静娣;;微型桩在高炉改造地基托换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津邋陈利;±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试验进展顺利[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雷;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程序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益锋;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受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静;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栋;微型桩抗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李灿旭;微型桩受力机理及应用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鲜飞;微型桩组合结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梁炯;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微型桩群桩物理模拟试验[D];长安大学;2010年
8 龚健;软土地基中杆塔微型桩基础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何益;考虑桩体塑性变形的微型桩—边坡体系稳定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许越;堆积层膨胀土滑坡微型桩支护技术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27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2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