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中的非线性形态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筑空间中的非线性形态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人们探索世界的脚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复杂的和非线性的,由此建立了一系列复杂性科学理论体系,以此为理论基础的非线性科学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来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社会生活结构发生巨变,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发展,在其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呈现出不确定的、复杂的以及动态的非线性发展趋势。“非线性”这一全新的概念在建筑界消无声息地形成了一股巨大浪潮,使建筑界受到巨大冲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大量的建筑实践者纷纷投入非线性设计的巨大浪潮中,并且由于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非线性形态建筑投入到实际建造中,以梦幻般飘逸的、流动的、“柔软”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们的强烈关注。同时也引起笔者的关注,并燃起对非线性科学更系统、深层次的了解和研究的愿想。本文首先阐述当今时代背景影响下的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向非线性形态转变和发展,并对复杂性科学相关哲学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推导出建筑空间中的非线性形态特征及其表现方式,进一步推导出建筑空间中的非线性形态设计的诸多方法与策略。并以非线性形态营造空间的意图为依据,把非线性形态设计分为以塑造空间为目的、以渲染视觉效果为目的和以表达功能为目的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探讨。笔者通过对非线性相关哲学理论的研究,和对当代非线性建筑空间经典案例的剖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非线性设计实践,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非线性形态设计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够对建筑空间中的非线性形态设计实践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和帮助。本文所总结的非线性形态的特征,表现形式以及设计方法策略并没有囊括全部,现实中我们也无法穷尽所有的设计方法,笔者主要基于自身非线性形态设计实践经验和对当今部分非线性建筑空间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非线性形态设计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非线性形态设计 塑造空间 表现视觉效果 表达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0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的缘起12-14
- 1.1.1 论文的提出12-13
- 1.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13-14
- 1.2 研究的现状14-15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4 研究的方法16-17
- 1.5 研究框架17-18
- 第二章 建筑空间中的非线性形态特征及其表现形式18-34
- 2.1 数字化信息时代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形态18-22
- 2.1.1 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18-19
- 2.1.2 新的哲学思想的诞生19-20
- 2.1.3 技术的发展与革新20-22
- 2.2 新的哲学思想影响下的非线性形态22-24
- 2.2.1“褶子”思想与非线性形态的平滑、混沌性22-23
- 2.2.2“块茎”思想与非线性形态的开放、随意性23
- 2.2.3“游牧”思想与非线性形态的动态、不确定性23-24
- 2.3 表现形式及其基本方法论思维24-34
- 2.3.1 表现形式24-28
- 2.3.2 基本方法论思维28-32
- 2.3.3 三个基本方向——依据非线性形态在建筑空间中的营造意图32-34
- 第三章 塑造空间为意图的非线性形态设计34-45
- 3.1 空间界面的消隐34-42
- 3.1.1 上下空间关系的界面消隐——“楼层”概念的消解34-38
- 3.1.2 水平空间关系的界面消隐——“墙”概念的消解38-42
- 3.2 空间维度的模糊42-45
- 3.2.1 维度的平滑42-44
- 3.2.2 维度的混沌44-45
- 第四章 以视觉效果呈现为目的的非线性形态设计策略45-55
- 4.1 空间文化主题的转译45-48
- 4.2 视觉冲击力的营造48-50
- 4.2.1 视觉动感的营造49-50
- 4.2.2 视觉张力的营造50
- 4.3 趣味性的表达50-55
- 4.3.1 不相关事物的结合50-52
- 4.3.2 矛盾状态的营造52-53
- 4.3.3 自然生物形态的模拟53-54
- 4.3.4 参数化表皮的生成54-55
- 第五章 表达功能为意图的非线性形态设计55-61
- 5.1 界面形态延续的功能表达55-58
- 5.1.1 褶化55-57
- 5.1.2 生长延续57
- 5.1.3 割裂57-58
- 5.2 孤立形态的功能表达58-61
- 5.2.1 拟态58-59
- 5.2.2 翻折59-60
- 5.2.3 螺旋60-61
- 第六章 建筑空间的非线性形态设计实践与思考61-68
- 6.1 项目概况与设计出发点61-62
- 6.2“移步易景”的引导性空间构思62-65
- 6.2.1 空间主题的视觉形态转译——“移步易景”的主题铺垫62
- 6.2.2 空间内外模糊界面的塑造——“移步易景”的第一、二步62-64
- 6.2.3 空间视觉关注点的非线性表达——“移步易景”的第三步64-65
- 6.2.4 空间动态感的营造——“移步易景”的延续65
- 6.3 非线性功能形态的接待台构思65-66
- 6.4 关于后期建造66-67
- 6.5 思考与总结67-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2
- 致谢72-73
- 附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淼;;产品连接件设计及应用[J];包装工程;2009年06期
2 于东玖;熊志刚;;基于使用为核心的形态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7期
3 何霞;刘青春;;包装形态契合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0年22期
4 朱昱宁;李勇;朱意灏;;基于产品结构的形态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2年01期
5 李彩红;;建筑顶部形态设计的新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8期
6 陶丽;;基于符号学的商品形态设计与功能价值研究[J];包装工程;2013年12期
7 陶其中;红旗小区的空间形态设计[J];当代建设;1999年06期
8 刘存幸;;室内空间形态与设计理念[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12期
9 杨道陵;;立体形态设计[J];中国包装;2006年04期
10 李炳南;;室内顶面形态设计方法初探[J];艺术科技;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勤;王卫星;董维富;;物流分拣机形态优化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相;;浅析植物器官形态对展示形态设计的启发[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3 刘洋;张娜;甘海全;;浅谈汽车设计中的“设计”[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e,
本文编号:252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