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鉴定加固中预制楼板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15 15:37
【摘要】:由于建造年代较早,不少既有建筑的楼屋盖预制板整体性较差,在历次地震中已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管国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标准图集对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整体性连接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构造做法,但现行检测规范缺乏相应的检测要求,相关的问题在检测报告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导致后续的鉴定和加固设计环节出现疏漏,这应当引起有关技术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抗震鉴定与加固工程中常见的楼板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图文】:
920建筑结构2016年图1预制空心板房屋倒塌图2塌落的预制板间无拉结措施图3预制板端无圈梁锚固图4唐山地震建筑破坏钢筋锈蚀,图5混凝土碳化引起受损伤图6楼板因下水管道保护层剥落图7废弃的管道处楼板钢筋锈蚀图8密肋小梁-砌块组合楼板整体性差护层剥落,降低了楼盖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经过多次装修改造的建筑,因下水管道位置多次变更,造成楼盖“千疮百孔”,承载力大为降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了一批密肋小梁与混凝土空心砌块组成的组合楼板,整体性更差(图5~8)。2现行检测规范与设计规范、鉴定标准的衔接问题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1]。抗震构造图集要求预制板结构的楼屋盖施工时,应采用硬架支模搁置预制板,将预制板端部的纵筋伸入圈梁内,预制板端头孔洞内应设置砖块,然后一次性浇筑圈梁,通过胡子筋将预制板和圈梁连为一体,并将混凝土部分灌入预制板的端部空洞内形成销键;或者是为了减轻硬架支模施工的难度,将圈梁分为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两种,先浇筑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的底部,预留圈梁上部钢筋笼,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搁置预制板,按照硬架支模的方法将板端与圈梁连成一体,从而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同时严格控制预制板在梁、墙上的支承长度,避免地震时预制板塌落?
920建筑结构2016年图1预制空心板房屋倒塌图2塌落的预制板间无拉结措施图3预制板端无圈梁锚固图4唐山地震建筑破坏钢筋锈蚀,图5混凝土碳化引起受损伤图6楼板因下水管道保护层剥落图7废弃的管道处楼板钢筋锈蚀图8密肋小梁-砌块组合楼板整体性差护层剥落,降低了楼盖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经过多次装修改造的建筑,因下水管道位置多次变更,造成楼盖“千疮百孔”,承载力大为降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了一批密肋小梁与混凝土空心砌块组成的组合楼板,整体性更差(图5~8)。2现行检测规范与设计规范、鉴定标准的衔接问题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1]。抗震构造图集要求预制板结构的楼屋盖施工时,应采用硬架支模搁置预制板,将预制板端部的纵筋伸入圈梁内,预制板端头孔洞内应设置砖块,然后一次性浇筑圈梁,通过胡子筋将预制板和圈梁连为一体,并将混凝土部分灌入预制板的端部空洞内形成销键;或者是为了减轻硬架支模施工的难度,将圈梁分为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两种,先浇筑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的底部,预留圈梁上部钢筋笼,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搁置预制板,按照硬架支模的方法将板端与圈梁连成一体,从而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同时严格控制预制板在梁、墙上的支承长度,避免地震时预制板塌落?
本文编号:2561371
【图文】:
920建筑结构2016年图1预制空心板房屋倒塌图2塌落的预制板间无拉结措施图3预制板端无圈梁锚固图4唐山地震建筑破坏钢筋锈蚀,图5混凝土碳化引起受损伤图6楼板因下水管道保护层剥落图7废弃的管道处楼板钢筋锈蚀图8密肋小梁-砌块组合楼板整体性差护层剥落,降低了楼盖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经过多次装修改造的建筑,因下水管道位置多次变更,造成楼盖“千疮百孔”,承载力大为降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了一批密肋小梁与混凝土空心砌块组成的组合楼板,整体性更差(图5~8)。2现行检测规范与设计规范、鉴定标准的衔接问题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1]。抗震构造图集要求预制板结构的楼屋盖施工时,应采用硬架支模搁置预制板,将预制板端部的纵筋伸入圈梁内,预制板端头孔洞内应设置砖块,然后一次性浇筑圈梁,通过胡子筋将预制板和圈梁连为一体,并将混凝土部分灌入预制板的端部空洞内形成销键;或者是为了减轻硬架支模施工的难度,将圈梁分为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两种,先浇筑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的底部,预留圈梁上部钢筋笼,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搁置预制板,按照硬架支模的方法将板端与圈梁连成一体,从而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同时严格控制预制板在梁、墙上的支承长度,避免地震时预制板塌落?
920建筑结构2016年图1预制空心板房屋倒塌图2塌落的预制板间无拉结措施图3预制板端无圈梁锚固图4唐山地震建筑破坏钢筋锈蚀,图5混凝土碳化引起受损伤图6楼板因下水管道保护层剥落图7废弃的管道处楼板钢筋锈蚀图8密肋小梁-砌块组合楼板整体性差护层剥落,降低了楼盖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经过多次装修改造的建筑,因下水管道位置多次变更,造成楼盖“千疮百孔”,承载力大为降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了一批密肋小梁与混凝土空心砌块组成的组合楼板,整体性更差(图5~8)。2现行检测规范与设计规范、鉴定标准的衔接问题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1]。抗震构造图集要求预制板结构的楼屋盖施工时,应采用硬架支模搁置预制板,将预制板端部的纵筋伸入圈梁内,预制板端头孔洞内应设置砖块,然后一次性浇筑圈梁,通过胡子筋将预制板和圈梁连为一体,并将混凝土部分灌入预制板的端部空洞内形成销键;或者是为了减轻硬架支模施工的难度,将圈梁分为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两种,先浇筑板底圈梁和板边圈梁的底部,预留圈梁上部钢筋笼,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搁置预制板,按照硬架支模的方法将板端与圈梁连成一体,从而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同时严格控制预制板在梁、墙上的支承长度,避免地震时预制板塌落?
本文编号:2561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6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