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图文】:
a) 再生粗骨料(粒径:4.75-26.5mm) b) 再生细骨料(粒径:0.15-4.75mm)图 2-1 再生骨料.2.2 试验用骨料表观密度骨料的表观密度即骨料在自然状态下,不含开口孔隙率时,单位体积骨料干质量。试验测试结果如表 2-1 所示。表 2-1 骨料表观密度名称 天然粗骨料 再生粗骨料 天然细骨料 再生细骨表观密度(kg/m3) 2780 2500 2597 2222变化量 -10.1% -14.4%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及天然骨料表观密度的测试,一方面可为本试验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材料基础计算参数;另一方面也可反映材料组成成分的情况。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了 10.1%,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降低了 14.4%。分析原因,再生骨料表面包残留了大量的水泥砂浆,而水泥砂浆的密度小于天然骨料,导致再生骨料表度降低;同时,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物或残余物之间大量的微裂纹,使再生骨
骨料的处理则采用附加水的形式,即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额外添加再生细骨料饱和吸水量的 70%的附加水作为补偿,,以保证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2.4 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制备与养护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制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与抗震建设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再生混凝土的搅拌采用 150L 机械搅拌机搅拌。搅拌顺序为:首先将粗骨料、砂子加入搅拌机内干搅 1 分钟,再加入 1/3 水搅拌 1 分钟,随后加入水泥、外加剂及剩余水搅拌 2 分钟。搅拌结束后对拌合物进行坍落度测定,并注入试模,用振捣棒进行人工振捣并用刮刀抹平表面,放置 24 小时后拆模。将混凝土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 28 天取出。将试件在室温环境下气干至少 90 天以上进行高温试验。试块放置 90 天的原因是:一方面可防止再生混凝土试件的过高含水率导致其高温过程产生爆裂,影响再生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另一方面,根据同济大学肖建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再生混凝土在 90 天龄期时,其材料力学性能趋于稳定,而在 28 天龄期后,再生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还会有较大的提升。制备完成的再生混凝土标准立方体(100mm×100mm×100mm)和标准棱柱体(100mm×100mm300mm)试块如图 2-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静海;康天蓓;王凤池;王晓天;;均布荷载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板受力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01期
2 李从鑫;;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分析[J];四川建材;2019年01期
3 关宏洁;王群;田晶;;再生混凝土的低温抗震性变化对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年02期
4 彭博;杨光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江西建材;2019年03期
5 李英杰;张士萍;韩铴;邓伟杰;;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J];江苏建材;2019年03期
6 翟莲;张竹军;杨莹莹;刘东辉;;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南建材;2019年03期
7 何旭升;;不同纤维及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年03期
8 白岩;;再生混凝土利用技术及应用现状[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21期
9 时国松;王轶霞;齐彦萌;;废砖再生混凝土应用现状研究和前景展望[J];居业;2019年10期
10 乔宏霞;彭宽;陈克凡;李江川;洪芬;;陶瓷骨料再生混凝土高温损伤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曹万林;董宏英;张建伟;许方方;李东华;;再生混凝土结构工作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建筑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平华;王欣;周军;何霞;;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研究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力强;吴星蓉;潘存瑞;魏宏亮;;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及改善措施[A];第十八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肖建庄;姜兴汉;黄一杰;高歌;;半预制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瑾;王浩;;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尚建丽;晁强刚;王争军;;再生骨料特征及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许琦敏;“再生路”如何走出校门[N];文汇报;2004年
3 许琦敏;利用灾后废墟再造新家园[N];文汇报;2008年
4 洪崇恩;废混凝土在沪“重生”[N];文汇报;2007年
5 陶杰;新加坡让混凝土废料重新成为建筑材料[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云佳;变废为宝需“胡萝卜+大棒”[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晖;再生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及构件抗火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杜园芳;纤维及硅粉复合增强再生混凝土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朱倩;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性能及其计算方法[D];郑州大学;2018年
4 岳公冰;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与性能损伤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远新;基于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玉梅;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7 骆开静;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8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奥兰尼(Akinkurolere Olufunke Olanike);再生混凝土(RAC)的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古松;汶川地震区灾后重建中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结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呈凯;PVA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改性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徐良付;高温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赵岩伟;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受压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丁梦佳;动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规律及其破坏准则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文兴;新型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6 谭艺帅;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及损伤模型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7 陈自豪;聚乙烯醇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贾飞;骨料侵蚀程度及加载参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9 张恒;箍筋约束自密实再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10 崔航;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1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