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建筑往往以其大空间、大体量、人流量高等特点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公共建筑的高耗能问题也暴露在人们眼中,针对公共建筑的生态性设计需求也日益增大。本文从生态性角度去探讨公共建筑表皮的发展特点,通过分析寒冷地区的气候、地势等外在环境特点,结合公共建筑的耗能状况和复合式设计理念去探索适宜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表皮的持续发展。全文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系统地表达了生态建筑表皮的设计策略,设计理念,建造技术和材料使用。使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的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论文从以下三个部分逐次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首先论述本课题研究的时代和学科背景,指出生态性对于建筑设计和社会人文的意义,肯定了在生态性全球化拓展的背景下,生态性的主要研究价值。并由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表皮应使用怎样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来达到减少能耗,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的生态性要求。并通过材料收集分析了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本课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此部分以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得出了设计方法和技术在建筑表皮中的生态使用,并通过寒冷地区的初步分析得出了适宜寒冷地区建筑表皮生态性设计的设计策略和设计原则。为后续论文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第三部分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单一表皮和复合表皮等多种材料组合方式的生态运用,并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建造实例,得出了建筑师在建筑表皮设计上的材料选择、设计理念和情感表达。最后以太原南站为具体实例进行进一步研究,指出生态化公共建筑表皮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和材料复合表皮设计在生态节能上的积极作用。在“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的思想引导下,本文力求打开建筑表皮设计的视野和思路,为以后的生态性建筑表皮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寒冷地区 公共建筑 建筑表皮 生态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0;TU20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课题研究的背景8-11
- 1.1.1、我国生态意识的觉醒8-9
- 1.1.2、建筑表皮和生态性建筑9-11
- 1.2、建筑生态学涉及的学科与范围11
- 1.2.1 建筑生态学是多门学科交叉的研究11
- 1.2.2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11
- 1.3、研究意义11-12
- 1.4、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4.1、国外建筑表皮的生态性研究12-13
- 1.4.2、国内建筑表皮的生态性研究13-15
- 1.4.3、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15
- 1.5、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5-17
- 1.5.1、研究的内容15-16
- 1.5.2、研究的方法16-17
- 1.6、论文框架17-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析与设计理念18-29
- 2.1、建筑表皮生态性的概念界定18-20
- 2.1.1、建筑表皮的概念和定义18-19
- 2.1.2、生态学的概念和定义19
- 2.1.3、表皮功能与特征的生态性体现19-20
- 2.2、公共建筑能耗特色和热工分区20-23
- 2.2.1、热工分区—寒冷地区20-21
- 2.2.2、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特色21-22
- 2.2.3、不同地区生态表皮设计的差异22-23
- 2.3、建筑表皮的技术结合与设计策略23-29
- 2.3.1、太阳能技术、可变化技术与建筑表皮的结合23-25
- 2.3.2、建筑表皮设计策略的生态性25-27
- 2.3.3、寒冷地区生态性建筑表皮设计原则27-29
- 第三章 材料单一化和复合化设计中的生态性29-42
- 3.1、单一化材料表皮29-34
- 3.1.1、玻璃29-31
- 3.1.2、木材31-33
- 3.1.3、石材33-34
- 3.2、复合化材料表皮34-41
- 3.2.1、玻璃与玻璃复合化设计手法的生态性体现34-35
- 3.2.2、玻璃与木材复合化设计手法的生态性体现35-37
- 3.2.3、玻璃与石材复合化设计手法的生态性体现37-40
- 3.2.4、玻璃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生态性运用40-41
- 3.3、小结41-42
- 第四章 山西太原南站建筑表皮生态性案例分析42-52
- 4.1、生态性设计在太原南站建筑表皮的体现42-44
- 4.1.1、材料选择的生态性体现42-43
- 4.1.2、设计手法的生态性体现43-44
- 4.2、太原南站建筑表皮生态性分析44-46
- 4.2.1、太原市地理环境概况44
- 4.2.2、太原市气候特点44-45
- 4.2.3、太原南站的概况45-46
- 4.3、冬夏两季生态性实测分析46-52
- 4.3.1、太原南站建筑表皮的自然采光设计数据分析46-49
- 4.3.2、太原南站建筑表皮的保温隔热设计数据分析49-5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5.1、结论52-53
- 5.2、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附录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芳;;建筑表皮“形”的不确定性研究[J];南方建筑;2006年08期
2 孙超法;;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的三个趋势[J];建筑创作;2007年01期
3 甘立娅;;认识建筑表皮的多种维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03期
4 游永椿;;建筑表皮发展浅析[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5 汤敏芳;;表皮的解读[J];山西建筑;2008年27期
6 黄友珍;;浅析建筑表皮设计[J];中华建设;2008年09期
7 宿忠臣;;建筑表皮的二象性特质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02期
8 李东浩;田家琳;;浅谈建筑表皮[J];山西建筑;2009年21期
9 张金歌;封心宇;;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语言表达[J];中外建筑;2009年07期
10 罗小平;;建筑表皮地域性设计研究与分析[J];商品与质量;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铁军;;试论建筑表皮研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郝峻弘;周凡;;浅析建筑表皮色彩创作手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静;刘煜;;办公建筑表皮的绿色生态改造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玉军;荣华;;固态照明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海峡两岸第十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自强 李建成(作者单位: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表皮设计初探[N];建筑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林;未来的房子会这样花俏吗[N];文汇报;2010年
3 程雪松;画皮·画骨·画心[N];建筑时报;2013年
4 小山 吴洁 林林 李萌 刘东;何为建筑表皮?[N];中华建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天琦;当代建筑表皮信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嘉亮;仿生·动态·可持续[D];天津大学;2011年
3 李保峰;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陈志毅;信息时代建筑非线性三维形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宋协伟;转形·转型[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倩;建筑表皮与结构系统的分离与整合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2 何晓斌;当代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孙颖;当代建筑表皮的结构艺术表现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邹静;当代建筑表皮的平面构成表现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史清俊;砖石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美学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吴丹丹;建筑表皮设计在现代展览型建筑中的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穆丹丹;建筑表皮的艺术表现性及其情境特征[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许义慧;基于建构层面的建筑表皮选择与生成[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叶子新;新媒体时代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关惠文;消费文化语境下建筑表皮的媒体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