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高温巷道围岩阻热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深井高温巷道围岩阻热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深井开采是我国地下采煤的趋势,矿井深部的高温环境给矿井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改善深部矿井高温环境,是当前煤矿生产和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论文针对淮南矿区深井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高温热害问题,通过对矿井地热灾害影响因素研究以及防治技术分析,提出了采用深井巷道阻热材料阻断热源降低井下温度的方法。通过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被新型的保温阻热材料代替然后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配比,然后测得新型材料的导热系数,试验采用陶粒代替一定量的石子,玻化微珠代替一定量的砂子用来达到保温阻热的效果,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的效果既有一般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也具有保温性能,是节能、绿色、环保的高效益生态材料。论文中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陶粒粒径、陶粒用量、玻化微珠的种类、破化微珠用量、粉煤灰用量、砂用量等作为研究因子,利用极差分析法,对各种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通过功效系数法分析筛选,选出隔热混凝土的最佳基础配合比。根据施工实际工艺要求和经济性分析,得到深井巷道围岩保温阻热混凝土的最佳配比。论文提出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是一种主动的制热技术,弥补了传统增风降温和人工降温技术的缺陷,为深井巷道的开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地温 阻热材料 导热系数 室内实验 最佳配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27.2;TU5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1 绪论13-25
- 1.1 课题的提出与背景意义13-15
- 1.2 深井热害国内外研究动态15-19
- 1.2.1 深井热害非机械制冷的防治方法16-17
- 1.2.2 深井热害机械制冷的防治方法17-19
- 1.3 矿井温度过高的主要来源19-23
- 1.3.1 巷道围岩高温及运输中煤矸石、煤炭发热19-20
- 1.3.2 流体在压缩(膨胀)过程中放热20-21
- 1.3.3 地表大气温度形成的热场21-22
- 1.3.4 巷道中热水散热形成的热场22-23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3-25
- 2 深井巷道围岩传热模式及阻热材料机理25-39
- 2.1 深井巷道围岩的传热机理25-26
- 2.1.1 岩石的热的传导机理26
- 2.2 深井巷道热害的概念及危害因素26-30
- 2.3 岩石的抑制热传递的思路30-31
- 2.4 巷道保温阻热材料的阻热机理31-35
- 2.4.1 矿井巷道新型保温阻热混凝土的阻热机理31-35
- 2.4.2 影响保温阻热材料热工性能的主要因素35
- 2.5 新型巷道材料强度理论35-37
- 2.5.1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理论35-36
- 2.5.2 深井巷道围岩保温阻热混凝土强度的基本理论36-37
- 2.5.3 影响深井巷道保温阻热混凝土强度的因素37
- 2.6 本章小结37-39
- 3 深井巷道围岩保温阻热材料的性能研究39-53
- 3.1 深井巷道围岩保温阻热材料的选择39-44
- 3.1.1 保温阻热材料39-43
- 3.1.2 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的选取43-44
- 3.2 监测保温阻热材料性能的仪器44-48
- 3.2.1 测量表观密度的仪器44
- 3.2.2 测导热系数仪器44-46
- 3.2.3 抗压抗拉强度试验仪器46-48
- 3.3 深井巷道围岩保温阻热材料的试验配比48-51
- 3.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48
- 3.3.2 试验配合比的设计步骤48-51
- 3.3.3 正交试验的方法51
- 3.4 本章小结51-53
- 4 新型矿井巷道围岩保温阻热混凝土性能研究53-71
- 4.1 设计实验配合比53-54
- 4.2 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统计54-67
- 4.2.1 试块的质量和含水率的分析统计54-55
- 4.2.2 导热系数在试验过程中的测设统计分析55-57
- 4.2.3 保温阻热系数和温度变化的存在关系57-59
- 4.2.4 实验过程中抗压强度的分析与统计59-61
- 4.2.5 实验过程中抗拉强度的统计分析61-62
- 4.2.6 新型矿井巷道实验材料的综合分析62-67
- 4.3 本实验的最佳配合比及性能分析67-69
- 4.3.1 功效函数法67-69
- 4.3.2 基准混凝土最佳配合比的确定69
- 4.4 本章小结69-71
- 5 结论与展望71-73
- 5.1 结论71
- 5.2 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7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和;国外深井地温及其降温方法[J];黄金;1989年05期
2 古德生,李夕兵;有色金属深井采矿研究现状与科学前沿[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S1期
3 刘石铮;董华斌;;千米深井开采问题探讨[J];河北煤炭;2010年03期
4 周德元;;关于深井开拓和采矿[J];有色矿山;1992年01期
5 左秀峰,张先尘,王玉浚;深井开采经济合理深度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9年05期
6 宋明军;王李管;贾明涛;;深井开采致灾环境及其数字化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7 李海燕;刘玉萍;秦佳之;薛翊国;;煤矿深井开采的合理经济深度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刘卫云;董华斌;;峰峰集团深井开采问题的几点思考[J];煤矿安全;2009年10期
9 刘忠友;严鹏;姚香;;南非深井岩爆控制技术与中国引进应用评述[J];黄金;2011年08期
10 ;健全综合防治体系 提高千米深井开采安全保障水平——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座谈会在山东泰安召开[J];中国煤炭工业;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德生;李夕兵;;有色金属深井采矿研究现状与科学前沿[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必根;;我国黄金矿山深井开采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徐振国;;关于深井供电系统“五统筹”的探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4 郝君良;郭惟嘉;尹立明;;深井覆岩体结构形变分带(区)性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效甫;李化敏;;煤矿深井地压显现特征与岩层控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任勇杰;白光超;;千米深井灾害治理与安全管理模式探索[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7 张元富;董崇远;;深井开采供电、提升、排水系统装备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8 董卫生;;研发供应高可靠性矿用设备服务千米深井开采[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9 陈亚东;任国义;姚香;;“十一五”期间我国岩金深井开采综述[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10 喻六平;;深井采场安全度评价的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毓敏 何心明;引来幸福泉[N];贵州日报;2006年
2 曹爱方邋实习生 蔡恩儿 通讯员 张鸣 陈瑛;城区地下深井将全部封存[N];宁波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白诚颖;抗旱打井:旱区解渴的非常之举[N];玉溪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丽丽 高文静;透视我国千米深井生态[N];中国煤炭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裴支前;努力建设好国家级深井开采试验矿井[N];江淮时报;2010年
6 记者王丽丽;为千米深井开采技术定向[N];中国煤炭报;2013年
7 韦华南;黄金开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黄金报;2002年
8 通讯员 田静 记者 邢兆远;蒋金泉研究出上行开采技术[N];光明日报;2003年
9 辛国富;先锋开路[N];鸡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承祥;深井金属矿床高效开采及地压监控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广龙;深井高温巷道围岩阻热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郑朋强;唐口煤矿千米深井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与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任前程;深井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4 吴迪;深井施工围岩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吴金健;千米深井大硐室围岩动态响应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迎富;潘三矿深井动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其支护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淼明;深井厚煤层多条上山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齐远智;深井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深井高温巷道围岩阻热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