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区空间扩展及其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5:11
当今,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已经由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为大都市区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庆都市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之一,正经历着空间规模的迅速扩展与空间结构形态巨变的过程。重庆都市区是典型的山地型都市区,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进步,重庆都市区的空间演变逐渐突破河流和山脉的阻隔,向更外围区域拓展,其空间扩展特征与方向如何?扩展效率是否更优?未来发展如何实现更优?亟需学术研究予以更多支持。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宏观上看,就是都市区用地扩展的动态过程;从微观上看,就是不同类型的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的过程。都市区空间扩展面临着扩展方向、扩展形态、扩展策略以及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对重庆都市区空间扩展及其效率研究,不仅顺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为重庆都市区的科学管理、科学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国内山地城市的空间扩展布局、扩展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根据1997-2017年历史和规划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3章重庆都市区界定及其演变历程33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垫江区、武隆区,总面积2.87万km2。2017年GDP为14197亿元,常住人口2092.93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1.78%。图3-1初识范围地势图Fig.3-1.TopographyofInitialscope(2)重庆都市区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的初步确定采用公式(1),计算出重庆2017各区县的城市中心性值,并通过GIS软件实现空间表达,结果如图3-2所示。图3-2重庆都市区城市中心性指数Fig.2Urbancentralityindexof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运用SPSS22.0对城市中心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重庆都市区中心城确定结果,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北碚区,也就是重庆近年来常称呼的“主城九区”。运用公式(2)、(3)分别计算出各行政单元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并结合Arcgis10.4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空间表达,得到如图3-3所示的重庆都市区空间经济联系轴线等级结构网络图(图3中只显示经济联系强度>5.0的线)。
第3章重庆都市区界定及其演变历程33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垫江区、武隆区,总面积2.87万km2。2017年GDP为14197亿元,常住人口2092.93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1.78%。图3-1初识范围地势图Fig.3-1.TopographyofInitialscope(2)重庆都市区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的初步确定采用公式(1),计算出重庆2017各区县的城市中心性值,并通过GIS软件实现空间表达,结果如图3-2所示。图3-2重庆都市区城市中心性指数Fig.2Urbancentralityindexof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运用SPSS22.0对城市中心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重庆都市区中心城确定结果,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北碚区,也就是重庆近年来常称呼的“主城九区”。运用公式(2)、(3)分别计算出各行政单元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并结合Arcgis10.4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空间表达,得到如图3-3所示的重庆都市区空间经济联系轴线等级结构网络图(图3中只显示经济联系强度>5.0的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 王绍博,罗小龙,顾宗倪,唐蜜,张培刚. 经济地理. 2019(06)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J].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李娟娟. 资源科学. 2019(06)
[3]城市空间形态和道路通达性的综合测度研究[J]. 任安东,张晓瑞,张如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山地城市格局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异质性[J]. 涂建军,唐思琪,张骞,吴越,罗运超. 地理学报. 2019(06)
[5]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 甄江红,王亚丰,田圆圆,何孙鹏,王金礼. 地理研究. 2019(05)
[6]1936年以来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研究[J]. 郝丽莎,王晓歌,乔文怡,张莉. 地理研究. 2019(04)
[7]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格局与形态特征分析[J]. 杜军,宁晓刚,刘纪平,邱士可,王浩,王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2)
[8]基于GIS和历史地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关系研究为例[J]. 崔敏敏,谢利军,韦峰. 中外建筑. 2019(04)
[9]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与空间形态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 覃钧驿. 中外建筑. 2019(04)
[10]滁州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与空间发展方向研究[J]. 朱涛,刘尚,白噶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4)
博士论文
[1]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 于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8516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3章重庆都市区界定及其演变历程33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垫江区、武隆区,总面积2.87万km2。2017年GDP为14197亿元,常住人口2092.93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1.78%。图3-1初识范围地势图Fig.3-1.TopographyofInitialscope(2)重庆都市区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的初步确定采用公式(1),计算出重庆2017各区县的城市中心性值,并通过GIS软件实现空间表达,结果如图3-2所示。图3-2重庆都市区城市中心性指数Fig.2Urbancentralityindexof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运用SPSS22.0对城市中心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重庆都市区中心城确定结果,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北碚区,也就是重庆近年来常称呼的“主城九区”。运用公式(2)、(3)分别计算出各行政单元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并结合Arcgis10.4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空间表达,得到如图3-3所示的重庆都市区空间经济联系轴线等级结构网络图(图3中只显示经济联系强度>5.0的线)。
第3章重庆都市区界定及其演变历程33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垫江区、武隆区,总面积2.87万km2。2017年GDP为14197亿元,常住人口2092.93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1.78%。图3-1初识范围地势图Fig.3-1.TopographyofInitialscope(2)重庆都市区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的初步确定采用公式(1),计算出重庆2017各区县的城市中心性值,并通过GIS软件实现空间表达,结果如图3-2所示。图3-2重庆都市区城市中心性指数Fig.2Urbancentralityindexof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运用SPSS22.0对城市中心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重庆都市区中心城确定结果,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北碚区,也就是重庆近年来常称呼的“主城九区”。运用公式(2)、(3)分别计算出各行政单元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并结合Arcgis10.4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空间表达,得到如图3-3所示的重庆都市区空间经济联系轴线等级结构网络图(图3中只显示经济联系强度>5.0的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 王绍博,罗小龙,顾宗倪,唐蜜,张培刚. 经济地理. 2019(06)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J].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李娟娟. 资源科学. 2019(06)
[3]城市空间形态和道路通达性的综合测度研究[J]. 任安东,张晓瑞,张如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山地城市格局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异质性[J]. 涂建军,唐思琪,张骞,吴越,罗运超. 地理学报. 2019(06)
[5]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 甄江红,王亚丰,田圆圆,何孙鹏,王金礼. 地理研究. 2019(05)
[6]1936年以来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研究[J]. 郝丽莎,王晓歌,乔文怡,张莉. 地理研究. 2019(04)
[7]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格局与形态特征分析[J]. 杜军,宁晓刚,刘纪平,邱士可,王浩,王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2)
[8]基于GIS和历史地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关系研究为例[J]. 崔敏敏,谢利军,韦峰. 中外建筑. 2019(04)
[9]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与空间形态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 覃钧驿. 中外建筑. 2019(04)
[10]滁州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与空间发展方向研究[J]. 朱涛,刘尚,白噶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4)
博士论文
[1]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 于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85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8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