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水环境和盐水环境中RC植筋节点的抗震性能
发布时间:2021-02-03 06:23
为了研究不同外部环境对钢筋混凝土梁柱植筋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干燥环境、普通水环境和盐水环境下梁柱植筋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植筋节点受反复荷载作用后的破坏规律及受力性能,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梁柱植筋节点滞回性能、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室内干燥环境和盐水环境,普通水环境情况下,植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开裂刚度最高,耗能能力和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刚度也优于其他两种环境,说明普通水环境对植筋节点的抗震性能有利,而盐水环境则对其不利。若需在盐水环境中植筋,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相同或相近环境情况下实际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混凝土.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植筋节点尺寸和配筋图(单位:mm)
本试验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结构试验室的PWS-500型电液伺服试验机对梁端施加反复荷载。采用位移计进行梁柱位移值的测量,采用导杆及两个电子百分表进行植筋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的测量,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1.3 加载方案
各试件破坏情况类似,以试件W为例予以说明。荷载小于5 k N时构件无裂缝出现。荷载为10 k N,第一循环时,距节点15 cm处的梁底部出现第一条小裂纹;第二循环时,距节点33 cm处梁底部出现第二条裂纹;第三循环时,距节点47 cm处梁底部出现第三条裂纹,且第一条和第二条裂纹略有扩展。荷载为15 k N,第一循环时,在距节点64 cm处梁底部出现第四条裂纹,此时第一道裂纹长度已达10 cm左右,宽度约为0.1 mm;第二循环时,梁上无新裂纹出现,但在梁柱节点的侧面出现较小的斜裂纹,随着荷载增大及循环次数的增多,节点侧面的裂纹不断扩展。当加载到20 k N第一循环时,荷载不再增大,此后采用位移控制。位移增加到30 mm第三循环时,荷载已经下降到极限荷载的80%以下,停止加载,梁根部混凝土被压碎,节点侧面出现斜裂缝和靠近梁端的竖向裂缝,如图4所示。图4 植筋节点W破坏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后植筋胶黏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张宇,楼国标,李国强,孙友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2]植筋深度不足的梁柱节点加固试验研究[J]. 赵更歧,郭俊平,肖水,张冰华,郭俊峰.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3)
[3]混凝土植筋受冲击后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 张建荣,萧凡,刘兵,高飞,王征. 建筑结构. 2016(15)
[4]混凝土化学植筋冻融循环后拉拔试验研究[J]. 张建荣,张志燕,萧雯,蒋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7)
[5]潮湿混凝土植筋施工方案对锚固性能的影响[J]. 左新建,刘新宇,李艳茹. 岩土力学. 2005(S1)
[6]混凝土植筋锚固极限承载能力分析[J]. 周新刚,王尤选,曲淑英. 工程力学. 2002(06)
[7]混凝土结构植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 司伟建,周新刚,黄金枝,李春祥. 建筑结构. 2001(03)
硕士论文
[1]结构胶植筋锚固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李辉.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16047
【文章来源】:混凝土.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植筋节点尺寸和配筋图(单位:mm)
本试验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结构试验室的PWS-500型电液伺服试验机对梁端施加反复荷载。采用位移计进行梁柱位移值的测量,采用导杆及两个电子百分表进行植筋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的测量,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1.3 加载方案
各试件破坏情况类似,以试件W为例予以说明。荷载小于5 k N时构件无裂缝出现。荷载为10 k N,第一循环时,距节点15 cm处的梁底部出现第一条小裂纹;第二循环时,距节点33 cm处梁底部出现第二条裂纹;第三循环时,距节点47 cm处梁底部出现第三条裂纹,且第一条和第二条裂纹略有扩展。荷载为15 k N,第一循环时,在距节点64 cm处梁底部出现第四条裂纹,此时第一道裂纹长度已达10 cm左右,宽度约为0.1 mm;第二循环时,梁上无新裂纹出现,但在梁柱节点的侧面出现较小的斜裂纹,随着荷载增大及循环次数的增多,节点侧面的裂纹不断扩展。当加载到20 k N第一循环时,荷载不再增大,此后采用位移控制。位移增加到30 mm第三循环时,荷载已经下降到极限荷载的80%以下,停止加载,梁根部混凝土被压碎,节点侧面出现斜裂缝和靠近梁端的竖向裂缝,如图4所示。图4 植筋节点W破坏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后植筋胶黏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张宇,楼国标,李国强,孙友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2]植筋深度不足的梁柱节点加固试验研究[J]. 赵更歧,郭俊平,肖水,张冰华,郭俊峰.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3)
[3]混凝土植筋受冲击后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 张建荣,萧凡,刘兵,高飞,王征. 建筑结构. 2016(15)
[4]混凝土化学植筋冻融循环后拉拔试验研究[J]. 张建荣,张志燕,萧雯,蒋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7)
[5]潮湿混凝土植筋施工方案对锚固性能的影响[J]. 左新建,刘新宇,李艳茹. 岩土力学. 2005(S1)
[6]混凝土植筋锚固极限承载能力分析[J]. 周新刚,王尤选,曲淑英. 工程力学. 2002(06)
[7]混凝土结构植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 司伟建,周新刚,黄金枝,李春祥. 建筑结构. 2001(03)
硕士论文
[1]结构胶植筋锚固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李辉.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16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1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