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连接失效的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连续倒塌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0 02:49
  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是一种新型楼盖结构体系,该楼盖的拼装连接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为了能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AP法)分析该新型楼盖基于连接失效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对AP法中关键连接的判别、动力分析中连接失效的模拟以及静力分析中荷载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于整体结构响应的敏感性分析,可以快速地找出新型楼盖中的关键连接;采用全动力等效荷载瞬时卸载法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关键连接的失效过程;荷载动力放大系数对于线性静力分析取2.0偏于保守,对于非线性静力分析取1.35是合理的。 

【文章来源】:建筑结构. 2019,4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连接失效的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连续倒塌分析


远大小天城外景图

组成图,结构体系


第49卷第11期舒兴平,等.基于连接失效的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连续倒塌分析连接构造拼装而成,并与主体密柱束筒结构连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图2),文献[5]详细介绍了该新型楼盖的装配连接构造(图3)。对这类型大跨度装配式组合楼盖结构,装配连接极大地影响着楼盖乃至整体结构的性能,在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过程中,装配连接必然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图2远大小天城结构体系与典型单筒组成图3远大小天城结构体系与典型单筒组成本文以上述单筒结构楼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进行基于楼盖连接失效的抗连续倒塌分析,主要研究了关键连接的判别、动力分析中连接失效的模拟方法、连接失效时间的选取和静力分析中荷载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等问题,以期对该新型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1分析模型1.1基本假定新型楼盖的连接构造较为复杂,研究抗连续倒塌性能时,主要考察其在承受竖向荷载时的受力和变形,因此在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的过程中,采取如下简化与基本假定:1)不考虑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的拉结作用,偏安全地将楼板作为楼盖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安全储备。2)关键连接的简化。采用具有拉、压和剪切刚度的弹簧连接单元来模拟每个关键连接。3)弹簧连接单元的刚度假定。连接单元的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采用文献[6]中的相关连接刚度(表1)。在分析过程中,假定弹簧均为线弹性,不考虑连接的非线性,取弹簧的拉、压刚度相等。楼盖装配连接刚度/(kN/mm)表1连接类型板-柱连接(Ⅰ型)板-柱连接(Ⅱ型)板-柱连接(Ⅲ型)板-板连接抗剪抗拉抗剪抗拉抗剪抗拉抗剪抗拉刚度275.01492.237.51492.2335.6844.81125.24675.31.2模型参数应用MIDAS/Gen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构件截面尺?

组成图,结构体系


第49卷第11期舒兴平,等.基于连接失效的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连续倒塌分析连接构造拼装而成,并与主体密柱束筒结构连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图2),文献[5]详细介绍了该新型楼盖的装配连接构造(图3)。对这类型大跨度装配式组合楼盖结构,装配连接极大地影响着楼盖乃至整体结构的性能,在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过程中,装配连接必然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图2远大小天城结构体系与典型单筒组成图3远大小天城结构体系与典型单筒组成本文以上述单筒结构楼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进行基于楼盖连接失效的抗连续倒塌分析,主要研究了关键连接的判别、动力分析中连接失效的模拟方法、连接失效时间的选取和静力分析中荷载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等问题,以期对该新型装配式桁架梁组合楼盖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1分析模型1.1基本假定新型楼盖的连接构造较为复杂,研究抗连续倒塌性能时,主要考察其在承受竖向荷载时的受力和变形,因此在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的过程中,采取如下简化与基本假定:1)不考虑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的拉结作用,偏安全地将楼板作为楼盖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安全储备。2)关键连接的简化。采用具有拉、压和剪切刚度的弹簧连接单元来模拟每个关键连接。3)弹簧连接单元的刚度假定。连接单元的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采用文献[6]中的相关连接刚度(表1)。在分析过程中,假定弹簧均为线弹性,不考虑连接的非线性,取弹簧的拉、压刚度相等。楼盖装配连接刚度/(kN/mm)表1连接类型板-柱连接(Ⅰ型)板-柱连接(Ⅱ型)板-柱连接(Ⅲ型)板-板连接抗剪抗拉抗剪抗拉抗剪抗拉抗剪抗拉刚度275.01492.237.51492.2335.6844.81125.24675.31.2模型参数应用MIDAS/Gen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构件截面尺?


本文编号:3042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42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