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活力街区营造研究 ——以济南旧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4 00:50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城市中的街区就是城市生命体的细胞。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最基本的物质单元,是城市中居民发生日常生产生活活动最频繁的场所。有活力的街区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而且极大的影响城市中居民生活的品质与舒适度。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必经的过程,将城市中老旧消极的空间更新改造为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城市功能的空间,是城市更新的目的,城市中的旧城区往往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层面的原因,旧城区的街区空间往往出现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匹配等问题,呈现活力衰竭之感。然而,城市更新进程的快速推进,旧城区中的很多街区经过更新改造后面目全非,甚至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本文以济南旧城区中的街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保护和营造旧城区中的活力街区,文章主要分为基础研究与主体研究两大部分。基础研究从本文的研究背景入手,对文章关键词城市更新、街区、活力、活力街区作出了释义解读。关于活力街区与城市更新的研究,笔者整理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理论成果,为主体研究中活力街区的营造模式和营造策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础研究中选取了五个典型的活力街区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些...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街区、街道、街廓、地块空间关系解析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赵孟千研究成果改绘)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伊恩·本特利等人在《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中提出,城市中场所能够承载活动多样性的能力被称为活力。他认为能够发生不同活动的场所一定比单一特定活动的场所更加具有生命力,充满活力。换言之,多样性的活动是城市中产生活力的来源。国内学者蒋涤非在《城市形态活力论》中指出,城市活力即“城市旺盛的生命力”2,是城市提供给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基于以上概念、学者观点的研究和思考,本文中所研究的活力是指城市场所健康持续的合理发展,对外能够对场所外的行人、环境产生吸引力,对内能够对场所内部的居民与行人活动提供人性化、多样化支持的能力。1.4.4活力街区将上文中所研究的活力聚焦到城市街区这一层面,研究济南旧城区中街区的活力。“活力街区”可以看做是“活力”加“街区”的组合。究其根本,本文所研究的主旨就是如何营造活力街区。城市中场所活力的来源是人、人的活动、特定的场所,这三者相互作用产生活力,缺一不可。将“场所”替换为“街区”,活力街区可以理解为城市中有独特的功能业态、街区能为人的多样性活动提供条件、能够对外界产生吸引力的街区。街区人多样化的活动图1.2活力街区要素组成(图片来源:肖乃昕2017《垂直密集城市的街区活力营造》)1.4.5营造营造一词最早出自于《晋书·五行志上》,释义有:1.建造2.制作,做3.指建筑工程及器械制作等事宜4.构造,编造。本文中所研究的营造涵盖了上述的四个释义,而且延伸了一定的抽象意义,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使旧城区中的老旧街区转变为活力街区,过程中更加注重城市设计层面,强2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2007;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今的“城市更新”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简单粗暴的推倒重建方式暴露了诸多弊端。中国城市更新方向更多的由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由粗放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国内学者也渐渐更多的关注城市中旧区、城中村以及旧工厂等的更新规划,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强调注重城市更新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的统一以及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等。图2.1国内外城市规划热点词汇对比图(图片来源:赵亚博、臧鹏、朱雪梅2019《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最新进展》)2.2文献综述2.2.1城市更新文献综述程则全(2018)以济南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更新的制度建设展开深入的研究。李挚(2013)总结田子坊模式具有的价值是对各城市旧城区将进行自发性更新启动常态化的参考案例,提出复制田子坊模式可采用的策略与方式。2.2.2活力街区文献综述关于活力街区的研究:金墨非(2017)提出街区空间“慢活力”的概念,以马鞍山市金瑞新城街区作为研究样本,提出慢活力街区空间的营造策略。洪祥瑾等(2005)以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计为例,通过运用城市设计等手法,
本文编号:3062259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街区、街道、街廓、地块空间关系解析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赵孟千研究成果改绘)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伊恩·本特利等人在《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中提出,城市中场所能够承载活动多样性的能力被称为活力。他认为能够发生不同活动的场所一定比单一特定活动的场所更加具有生命力,充满活力。换言之,多样性的活动是城市中产生活力的来源。国内学者蒋涤非在《城市形态活力论》中指出,城市活力即“城市旺盛的生命力”2,是城市提供给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基于以上概念、学者观点的研究和思考,本文中所研究的活力是指城市场所健康持续的合理发展,对外能够对场所外的行人、环境产生吸引力,对内能够对场所内部的居民与行人活动提供人性化、多样化支持的能力。1.4.4活力街区将上文中所研究的活力聚焦到城市街区这一层面,研究济南旧城区中街区的活力。“活力街区”可以看做是“活力”加“街区”的组合。究其根本,本文所研究的主旨就是如何营造活力街区。城市中场所活力的来源是人、人的活动、特定的场所,这三者相互作用产生活力,缺一不可。将“场所”替换为“街区”,活力街区可以理解为城市中有独特的功能业态、街区能为人的多样性活动提供条件、能够对外界产生吸引力的街区。街区人多样化的活动图1.2活力街区要素组成(图片来源:肖乃昕2017《垂直密集城市的街区活力营造》)1.4.5营造营造一词最早出自于《晋书·五行志上》,释义有:1.建造2.制作,做3.指建筑工程及器械制作等事宜4.构造,编造。本文中所研究的营造涵盖了上述的四个释义,而且延伸了一定的抽象意义,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使旧城区中的老旧街区转变为活力街区,过程中更加注重城市设计层面,强2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2007;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今的“城市更新”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简单粗暴的推倒重建方式暴露了诸多弊端。中国城市更新方向更多的由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由粗放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国内学者也渐渐更多的关注城市中旧区、城中村以及旧工厂等的更新规划,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强调注重城市更新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的统一以及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等。图2.1国内外城市规划热点词汇对比图(图片来源:赵亚博、臧鹏、朱雪梅2019《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最新进展》)2.2文献综述2.2.1城市更新文献综述程则全(2018)以济南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更新的制度建设展开深入的研究。李挚(2013)总结田子坊模式具有的价值是对各城市旧城区将进行自发性更新启动常态化的参考案例,提出复制田子坊模式可采用的策略与方式。2.2.2活力街区文献综述关于活力街区的研究:金墨非(2017)提出街区空间“慢活力”的概念,以马鞍山市金瑞新城街区作为研究样本,提出慢活力街区空间的营造策略。洪祥瑾等(2005)以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计为例,通过运用城市设计等手法,
本文编号:306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6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