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街巷外环境空间评价与保护研究 ——以恩施市六角亭传统街巷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3 13:5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由增量规划逐步转变为存量规划,城市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目的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早年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城市也面临了新的城市发展难题: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的当下,如何利用已有城市建设用地再续城市大扩张时期的繁荣?如何保证历史地段核心区与外环境空间的风貌协调性?如何保证外环境空间与新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就国内近年来传统街巷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明确了我国传统街巷保护的紧迫性,再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传统街巷、外环境空间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论述外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基础之上,笔者对外环境空间综合价值进行分析,将外环境空间价值分为本体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部分,对本体价值进一步提炼得到建(构)筑物要素、外部环境要素和街巷空间要素等三个维度的价值评价要素,工具性价值得到工具性要素,从而明确外环境空间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的四个基本评价维度,深入研究后将“建(构)筑物要素”细化为历史价值要素、使用价值要素、科学价值要素、艺术价值要素和情感价值要素,外部环境要素细化为地理环境要素、交通环境要素、景观环境要素和设施环境要素,街巷空间要素细化为街巷格局要...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街巷外环境空间评价与保护研究 ——以恩施市六角亭传统街巷为例


新型城镇化运行模式图(来源:https://m.sohu.com/sa/136311222_275005)

关系图,外环境,新城,空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19图3-1外环境空间与传统街巷和新城区关系图(作者自绘)Fig.3-1Relationshipbetweentheexternalenvironmentspaceandtraditionalstreetsandnewurbanareas3.2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原则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在构建整个评价体系之前,我们应该拥有科学缜密的研究态度,研究对象的客观复杂性也导致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从而更加客观、科学、真实地评价外环境空间的综合价值。所以,在评价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3.2.1要素精准性原则传统街巷的外环境空间是一个拥有巨大信息量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客观实体,对这样一个具有庞大信息的实体进行综合价值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也不是三言两语便能阐释清楚明白的。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真实的实地调研数据作为构建依据,如何对需要调研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就成为了构建价值评价体系的第一个难题,只有将相应的评价向度与评价要素做到客观、精准,才能减少评价体系中的冗余的信息,也才能清楚明了地展现评价体系相关要素的相关信息。通过控制评价要素的精准性,我们最终可以完成对价值评价准确性的保障。基于以上原因,在面对传统街巷外环境空间中各种综合复杂的特征时,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要素与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要充分考虑要素相互影响的后果;要素与要素之间应具备各自的代表性,并且避免重复要素的出现,所以要素精准性原则是传统街巷外环境空间价值评价体系构建时的首要原则。3.2.2评价体系易操作原则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是实现将研究者的主观评价转化为合理的客观数据,但是研究者的主观评价对象也因为研究主体的复杂而变得复杂,例如传统

外环境,作者,空间


3传统街巷外环境空间综合价值指标体系构建22表3-2随机一致性指标表Tab.3-2Randomconsistencyindextable阶数1234567891011RI000.580.901.121.241.321.411.411.491.51(4)权重计算。就评价模型中指标层中的各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判断,再将各指标分值带入上述流程获得的权重体系中,获得最终分值。3.4影响外环境空间综合价值要素分析3.4.1外环境空间价值分析根据上述研究进行总结,按照外环境空间具体承担的城市功能,笔者将外环境空间价值划分为本体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两部分,具体如图3-2所示。外环境空间的本体价值方面,无论是在早年间完成行政、社会、经济等作用,还是当下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作用,外环境空间自身始终是城市的一部分,他承担着城市赋予他的满足居民各方面生活需求的各项责任。另一方面,外环境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区域,除了一般城市区域具有的一般价值外,它本身也是传统街巷遗产核心价值的外延,是物质维度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外环境空间中居住生活的人们在行为活动上与传统街巷会产生密切联系,这样可使传统街巷行为维度的历史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图3-2外环境空间价值认知图(作者自绘)Fig.3-2Externalenvironmentspatialvalueperceptionmap外环境空间的工具性价值方面,其本身具有的城市功能属性与历史文化属性使得外环境空间需要在区域范围内协调传统街巷与新城区的共同发展,满足两者共同的城市利益,老城区中的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城市基础功能依托外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总体评估及保护对策研究[J]. 严山艾.  华中建筑. 2020(02)
[2]从视觉完整性简析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评估与保护[J]. 孙燕.  中国文化遗产. 2018(01)
[3]《威尼斯宪章》之后:当代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J]. 陈曦.  建筑师. 2017(06)
[4]存量更新视角下空间策划和城市设计联动机制思考[J]. 梁思思.  南方建筑. 2017(05)
[5]《外部空间设计》[J]. 芦原义信.  城市住宅. 2017(09)
[6]由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下的城市更新策略——以海口市主城区更新为例[J]. 王皓,薛虎.  中外建筑. 2017(01)
[7]西南盐业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J]. 李和平,肖竞,周晓宇.  城市规划. 2015(07)
[8]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J]. 黄勇,石亚灵.  规划师. 2015(04)
[9]存量规划:理论与实践[J]. 赵燕菁.  北京规划建设. 2014(04)
[10]基于存量空间优化的城市更新路径研究[J]. 周婷婷,熊茵.  规划师. 2013(S2)

博士论文
[1]历史街区影响评估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肖洪未.重庆大学 2018
[2]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 黄健文.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 张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4]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 胡炜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建筑遗产的环境设计研究[D]. 张凯莉.北京林业大学 2006
[6]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 李和平.重庆大学 2004
[7]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 方可.清华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D]. 柴纪阳.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民国时期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D]. 仲思翔.北京建筑大学 2018
[3]历史文化街区缓冲区划定与评估研究[D]. 谢周辰茜.西南交通大学 2018
[4]晋中大院建筑周边环境适应性分析[D]. 索慧君.太原理工大学 2017
[5]存量规划背景下昆明市旧城核心区街道再生研究[D]. 周治.昆明理工大学 2017
[6]嘉兴、湖州地区传统藏书楼现状调查及研究[D]. 王宗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物法规研究(1928-1937)[D]. 胡舒婷.江西师范大学 2016
[8]苏州传统村落保护实效评估研究[D]. 周冰倩.苏州科技大学 2016
[9]南京高淳老城区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研究[D]. 朱惠宇.南京工业大学 2016
[10]历史性城镇景观(HUL)保护视野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 刘钰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95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95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